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大明:我朱高煦立国,攻略海外 > 第219章 朱棣的醒悟,大汉百姓的‘忠’,朱高煦被围

第219章 朱棣的醒悟,大汉百姓的‘忠’,朱高煦被围

朱棣此刻满脸的不可思议,在大明,他可是清楚的,那些人将田地看得无比的珍贵,有的人甚至看得比命都还要重要。!1+3¨y?u?e*d*u_.`c+o¢m!

然而在朱高煦这里,居然还有人会主动放弃田地?这是他没有睡醒听错了,还是眼前这个老汉说错了?

朱棣悄然看向朱高煦,见朱高煦在一旁平静又淡然的点头,朱棣嘴角微微一抽。

这次他感觉自己的认知真的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朱棣依旧不死心,再度看向老汉。

“你说朝廷征收税时,还会将耗羡...也就是你说的火耗,不由你们来出?除此之外就真的没有其他税了?”

“朱掌柜,跟你说了你还不信,我这个老头子骗你作甚。

而且我们交的也不是税,是储备粮,是官府直接入粮仓的,朝廷都发文书下来了,给我们每个人都宣读了,说是遇到什么天灾时,这些粮食过后都会拿出来赈灾的,是我们的救命粮。

要不是大王不让当地官府多收,不然我们还想多交一些呢。

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种植三季,其实只要勤快些,是不会缺粮食的,那些火耗啊,我们还向官府反应过,我们自己承担,不麻烦官府了。

但官府上报朝廷后,朝廷没有同意,你以为大汉还是大明呢?

其他税,也没有了,不过要是做生意,比如卖一些什么,这个得交税。

不过对我们这些不过摆摆小摊的普通百姓,并不高,影响不了什么。

反而是现在你们来向我们订的这些商品,交的税要多一些,因为这是我们村集体建立的....工厂。

对,按大王的意思,就是工厂,虽然是属于村内一同支持组建的人所有,但成为工厂之后,要缴纳的商税会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赚的钱分下来,还是有一些呢,我们已经满足了。”

朱棣听到这里,其实整个人已经有些恍惚了,百姓还想主动交那些税?村里的百姓还能一同出资建厂?什么是建厂?建厂之后上交的商税明显高了不少,但这些人似乎很高兴?

关键是收的这些粮食,还会留在当地粮仓,用以防止出现天灾后赈灾?大汉的朝廷不需要粮食?

当再次听到一年三熟这几个字时,朱棣的脸一时都有些扭曲。

这原本的安南之地,原本是他要征伐攻打的啊,结果被朱高煦要来当做藩地了。

他要是早知道这里种粮食这么好,他说什么都不会交给朱高煦。$,天>禧-=&小?说#¨/网±′ ?更1e新^最1全)±

最开始朱棣是真没有当真的,因为谁让安南时期,安南的百姓几乎都吃不起粮食,跟大明几乎没有区别呢。

他还以为安南这地方就是一个不毛之地,烟瘴之地。

现在好了,一切都清楚了,尤其是朱高煦又有高产水稻,以及那个什么土豆,刚才一些想不通的问题,朱棣好像又能想通了。

朱棣平复心情,再次开口。

“你说上交的粮食交给当地官府后,官府直接收入粮仓,那朝廷就不需要粮食吗?”

“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问过官府,官府也说了,朝廷划分有一片由保粮局直属的田地,种植出来的粮食直接进入国仓。

不过朝廷也有缺粮的时候,到时会从我们手里按市场最低价进行收购,我们有义务要进行配合。

不过可以根据当年的产量,留下一定自己所需的,其他的以最低价的方式卖给朝廷就可以了。

具体的虽然我也不清楚,但朱掌柜你也别操心了,大王和朝廷肯定是能够解决的。”

老汉说得都有些不耐烦了,目光时不时的看向外面。

朱棣还以为老汉纯粹是被他问得有些不耐了,完全没有多想,反而尴尬一笑。

“我也是好奇,也就忍不住多问了一些。

我还有最后一个疑问,在大汉,真的有人会放弃田地吗?”

“朱掌柜,刚才给你说的,你怎么就忘了。

在大汉,田地分配给了你,那是不能荒废的,必须得认真耕种,马虎了事都是触犯大汉律法的。

而耕种田地,也只能让人有个温饱,不会再饿肚子,但你想要过得更好,也难。

如今大汉商业发达,有人就会想着去城里寻找出路,自己去做生意,或者在城里打散工,都能挣钱呢。

那么人一旦出去,家中的人减少,原本的田地就不一定能够忙得过来了,要是不交出去,可是就要被官府问罪了。

有的一家人都出去的,所有的田地都会交给官府。

有的人会留下房契,有的人会连房契都一起卖给官府。

然后官府如果有迁移人过来,那么会将这些田地以及房子再进行分配。

如果没有人迁移过来,那么官府会自己雇人耕种田地,绝不会荒废一亩地,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