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安邦府,普平县城外村庄。~s,h!u·b`x!s`.?c.o-m?
朱棣跟着朱高煦到来,即便是到了这里,依旧有着商队往来,田地上也有着百姓在忙着,远远的都能看见百姓脸上的笑容。“老二,你这里的村庄,房屋都是这样集中的吗?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镇一般。没想到即便到了这里,道路依旧是不差,这里真的每个村庄的道路都是修建好了的吗?”朱棣一时都有些不敢相信,城池周边道路是修建好的,他都能够理解,但不过是度了?哪怕亲眼见到,朱棣都仍旧有些不敢相信。在大明,除了朝廷修建的驿道,哪怕就是城池,许多城池的道路都是没有修建过的,更不要说朱高煦看着这些,却是无比的平静,因为他自己是清楚的,并没有什么波澜。“大汉的许多村庄,都是当初重新安置时调整过的,而这里地势要平整一些,当初安置时都是一起修建的房屋,所以才是集中起来的。不过在周边,也有一些零散的,几户人在一处这样子,都是有的。这里虽然是村庄,但也相当于是一个小镇了,而且应该不比大明之内的有些城池差,只是没有修建城墙。而里面的人,有不少人会种植一些桑树,也有人养蚕,以及其他的一些手工品,可以卖给一些路过的商人,普平县内,也会有商人过来收这些。这也是刚才还能看见商队的原因,只不过来这里经商的要少一些。至于道路,这也是当初安置时,就一起修建的。那时朝廷出粮食,还给他们分配田地,他们也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现在有了路,他们最能体会其中的好,因为带动了这里人的收入。虽然都是普通百姓,但日子也是不差的。”大汉的安置,其实也相当于是以工代赈了,不是白白吃的。要是有人不同意怎么办?对于那少部分不愿意做出贡献,只知懒惰的人,在大汉基本都是直接清理的。朱高煦本就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他已经提供了粮食,还分田地,做活的工具也是官府提供的,过后还会分配给这些人。朝廷做了这么多,要是还有人不满,那小部分人,朱高煦可不会惯着的。大汉确实缺少人,但前提是愿意做出贡献的人。且他本来就是在救这些人,若没有他提供这些,不知有多少人会饿死,他已经做得够可以了。??÷鸿!_特#小?`说{2网?-| {1首>|发?,朱棣听着这些,心头却是越发的震撼了。普平县如何,他还没有去看,但就么能不惊讶。唯一让他平衡一些的,恐怕就是大汉不是每个村庄都这样了,只有一部分才是这样的。但即便如此,也不差了。大明的情况,朱棣自己清楚,哪怕就是大明富庶的地方,比如浙江等地,“这个村庄有多少人?”“按照去年报上来的户册登记情况,有近两万人。”“嗯?近两万人?这一个县,有多少村庄?”朱棣顿时有点无法接受了,一个村庄居然能够有近两万人?这哪里是村庄了?这分明就是一座城!只不过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朱高煦看着惊讶的朱棣,并没有去笑,肃然开口。“这里的村庄都是比较集中的,散开的并不多,这样方便集中管理同时,也是当初安置时,可以更好的安置。至于这里的人,当初也是进行的集中优先安置,因为这里的位置可以。而在地势比较差的地方,就没有这么多人了,几百几千的都有,不能一概而论。普平县有八个村庄,情况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县城的人口如今差不多有八万,再过一两年,或许都要不了两年,应该就能过十万了。”安邦地处平原一带,人口本身就不少,加上朝廷也在积极将人口安置在这些地方,才会比较多。毕竟这些地方更加适合居住,发展也更快,有了人口的助力,会比之前更好。朱棣听着一个县城的人口接近十万,心头都有些麻木。在大明,有大城,城内的人口不止十万的都有,但那是大城,规模宏大的大城才有的。一般的小城,就是两三万人,都算多的了,有的甚至只有几千人。大明的南方都还好,富庶一点的地方,城内都能有个几万人,差一点也有上万,但人口更少的北地,能够有几万人的城,都算得是大城了。而这个普平县,这一路上朱棣也是了解过了,不过是大汉比较平凡的一个县,因为就在安邦府内,那些沿着运河、沿海的城,都比普平要更好。就这么一个县,放到大明,都可以称得上是大城,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