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这也是在大汉,哪怕不识字,签署这些合同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原因。
因为大汉因此特意设立了调解局,在各地都有。
这是大汉推行出来既是保障使用人,也是保障小工权益的保证。
而且大汉雇佣的小工,工钱比起大明,都要高一些,尤其是一些店铺,小工的工钱,姚广孝都无法想象,因为都快要赶上大明一些最底层官员的俸禄了。
这种工钱比较高的,基本都是大汉朝廷直营的企业,尤其是大汉王后韦婉芸的工厂与店铺,待遇是大汉最好的。
了解到这些,姚广孝很是不可思议,他算是知道,为什么在这里看见的人都是有点钱的人了,为什么每个人似乎都能买买买了。
再对比一下大明,姚广孝满心的复杂,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比,如今所了解到的一切,其实在他看来,都是关乎民生民本的,大汉全部都做到了。
如今的大汉,不就是大明一直渴望想要达到的盛世吗?
其实不仅是大明,以往任何一朝,恐怕都想要达到这样的盛世吧,只是都没有做到。
姚广孝心头满是苦涩,只有来到这里,了解这些后,他才明白,原来大汉与大明的差距,已经这么大了啊。
以往他们的认知里,大明与大汉的差距是火器,是战船,是其他一些直接可以看得见的,但最为重要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火器上。
姚广孝很清楚,他目前所看到的差距,是比以往他们所看见火器之间的差距还要巨大,还要更加可怕。
是的,比火器差距都还要可怕。
姚广孝实在无法想象,这些,朱高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尤其是那些他见都没有见过的机械,比起人力生产,快了那么多的机器,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大汉都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姚广孝所在意的,是大汉实行的这些政策,是怎么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是怎么将经济拉上来,是怎么让官民相处这么融洽,是怎么让百姓对官府如此信服,并且会全力支持官府的。
他更加看重这些基础,在他看来,这些,才是让大汉真正变得强大的原因,也是变得无比繁华,甚至繁华程度已经超过了大明京城的原因。
如今他在负责大明新政的推行,但这番了解下来,他发现大明仅仅只是推行那些新政,似乎不行。
尤其大明的新政还是在大汉那个政策上打折推行的。
是的,这个政策是大汉最初实行的,朱棣拿过来后,并没有全部实行,而是取消了一部分,调整了一部分,并不是完全实行。
可以说大明的新政,就像是大汉残缺版的政策。
但现在不仅是那个政策了,大汉还推行了许许多多的政策,出台了许多大明都没有的法律,用更多的部门构建出来了不一样的体系。
也是这个时候,姚广孝赫然发现,大明想要复制大汉的这些政策,似乎都不可能。
不仅是实行新政遭遇的阻碍,就是构建这么多部门,财政的支出,对大明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限制。
大明没有那么多的钱财来做这些事情。
如今让姚广孝一时无法回过神来的,就是明明他来的是大汉,明明大汉也才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但为什么会给他一种他好像来到了一个不同时代世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