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坐在一处街边的小摊贩内,吃着馄饨,心头却是百般复杂与不是滋味。^s^a?n?g_b/o\o+k!.`c?o·m?
他是一个注重实物的人,尽管他精通儒、道、佛三家之道,但他从不相信任何一道。
别看他在寺庙里时会念经诵佛,但他心底,其实压根就不信佛。
如果信佛有用,他就不会为朱棣靖难出谋划策,甚至怂恿朱棣发动靖难了。
本来他已经归隐,但在朱棣新政的诱惑下,当初朱棣那番蛊惑人心的话语下,他愿意再出来试一试,想要看一看实行新政后一个不同的大明。
哪怕后来他负责在大明全面推行新政,遇到众多问题,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就是想要看一看这样做了之后的大明,会和其他朝代会有什么不同。
但可惜,他并没有在大明见到。
哪怕是实行的新政,推进其实都非常的慢,新政不是那么好推行的。
而他在大明想要看到的一切,如今在大汉,却是让他看见了,并且比他想的,还要好。
因为许多都是他没有想到的。
其实一些,不是他没有想到,只是他没有想到,原来真的可以实行下去。
他复杂的是,在大明,真的可以做到这些吗?
姚广孝更是对朱高煦心服口服,他不来大汉,是真的想象不到,朱高煦可以将大汉打造成这样。
以往他确实不看好朱高煦,朱高煦离开大明出来当初,哪怕是推行出了新政,也只是有过赞赏,但更多的,就没有了。
但现在,他是真的佩服朱高煦,能够做到这样,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太清楚其中的艰难了。
想着这些,又想到他此次来大汉的任务,姚广孝心头一时都很是苦涩。
当初他其实是劝过朱棣的,但没用,朱棣依然要这样去做。
这次过后,大明与大汉之间的关系,恐怕更加紧张了吧。
以前还能从大汉这里获取许多经验,但以后,更加难了。
这一刻,姚广孝都想骂朱棣,朱高煦对大明,可以说已经足够仁至义尽了。
新政没有对大明隐瞒,让大明可以尽情的套用,后面又给大明高产水稻,一直到前面那出闹剧,朱高煦又给了朱棣不少钱粮物资,还给了另外一种高产粮食。
朱高煦给的这些里面,高产水稻与新的粮食土豆,姚广孝非常清楚是极为珍贵的,因为他也在负责推广种植,只是如今还基本没有看见多大的成效,因为种子并不多。
但只要坚持做下去,假以时日,大明的粮食产量必然是能够增加的,百姓所能填饱肚子的食物,会更多。
这两样东西,虽然大明也付出了代价,但只要朱高煦不让,是根本无法进入大明的。~如^蚊^王? ~已?发¨布?最^薪/蟑*洁-
无论是高产水稻还是土豆,在姚广孝眼中都是无价之宝,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
可即便是这样,朱高煦给朱棣了,朱棣如今却是做这个事,姚广孝心头都很不是滋味。
姚广孝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不知何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这时摆摊的摊贩来到姚广孝身前。
“这位高僧,我现在要打烊收摊了,这碗馄饨八文钱。”
姚广孝听到声音,这才回过神来,然而看着街上却是依旧人潮涌动,并且还在向着一个地方走,一边掏钱,一边疑惑的问向商贩。
“贫僧看他们都在往一个地方走,这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摊贩接过钱,发现是银子,一钱银,当即开始找零。
姚广孝见状,却是制止了摊贩。
“不用找了,你们在这里摆摊也辛苦,想来你也不容易,你留着带些吃的回去,给家里改善生活吧。”
“这不行,我虽然是苦,但我赚的钱都是干净钱,怎么能要你的。
你不知道吧,摆摊也能赚钱嘞,今天我就赚的钱除了成本,还有三钱银。
这不是自己该得的钱啊,拿着不心安,烫手。
来,这是找你的,你收好。”
姚广孝看着眼前的中年摊贩将钱找给他,笑着接过。
他是真没有想到,不过民间普通的摆摊百姓,却是有这样的觉悟。
不是自己的钱,拿着不心安,烫手,姚广孝很是认同。
正要继续问,这时穿着制服的男子走了过来,手臂上有着市监两个字的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