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得到的钱财都进了自己的私库,也就是府库,并没有入国库。
下面的臣子,他们依旧不能自己出海,就类似于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样子。
朱标直接解除海禁,可是让所有人都可以尽情的出海了,去赚取银子了。
看着众人的高兴,朱标也高兴,朱标脸上笑意越发浓厚,接着朱标的声音再次传出。
“刚才所说的是其中之一,这件事是关于大明商税的,以后大明的商税,必须要改变,解除海禁,大明还需建设码头港口,以方便船只进出,装卸货物。
大明的商税,以后将会增加一条,海关税,同时凡是进出港口的物品,尽皆要经过检查,确认没有运送危害品,以及朝廷明令禁止的物品,就能进出自如。
除了增加海关税外,商人的税收也要进行增加,解除海禁对商业的影响,你们也应当清楚,商人在享受了朝廷提供的便利基础之上获得更多得到盈利,且朝廷为他们提供安稳的经商环境,这虽是朝廷应该做的,但他们也应当回馈于朝廷。
这件事,户部负责制定出具体的标准,以及措施出来,增加商税,也并不是朝廷索要他们的钱粮,他们继续赚钱,但作为大明公民,也应当依法纳税。
所以,刑部要将这些,制定出相应的税法出来,制定出来之后,将折章呈上来,直接呈交到皇上那里。”
几人听着朱标的话语,尽皆惊了,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朱标竟然会提出增加商税,以及额外增加海关税。
现在他们突然能够明白朱标为什么要解除海禁,建设开放码头港口了,一旦码头港口建设完成,到时大明来往的商业增加,仅仅是这一项海关税,大明就能增加一笔不少的税收。
而且这个税收,并不会动摇到任何行商人的根本,因为他们出海所能赚取的钱,会更多,为了能够出海,必然会缴纳,还是心甘情愿的缴纳。
他们所惊讶的,是朱标要对如今大明之内的商人进一步增加税收,这个税收,詹徽与桌敬、铁铉等人都是支持的,他们很清楚商人行商中间的利润有多大,但是,一旦开始实行,必然会激起江浙一带商人的抵抗。
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一旦能够实行,大明的税收定然能够增加,而且还是增加很大一部分,但是,这个税收政策的实行,一定会遭到阻拦,如何有效的实行下去,才是关键。
这时詹徽站了出来。
“太子,此商税的实行,增加海关税臣同意,行商之人也必定配合,但增加商税,若是天下商人一同反对该如何?
臣知晓太子是为大明着想,此税法一旦实行下去,大明的税收必然增加,增加的税收再用于天下的治理,确实能够起到极好的重用,以此循环,大明也必将越来越好。
但是大明商人众多,尤其是江浙一带,这个政策既然要实行,就必须要落实到位,才能奏效,不然意义也不大。”
詹徽说完,铁铉当即站了出来。
“禀太子,詹尚书之言,臣虽赞同,但如何实行,此乃臣等应当为太子分忧,问题既然有,那就必须要解决。
增加商税,臣赞同,大明商税一向不高,主要皆是针对农税,且商人逃税者又有多少,也尚未可知,今太子重点处理此事,那便要直接全部落实到位。
臣建议,此项政策,待户部与刑部制动而出后,当强制各级官吏实行,同时由朝廷派出清查队伍,前往各布政司巡视,以及太子之前所言的巡视小组,也应派出人手,督查此事。
唯有如此,才能让各级官吏将此策落实。”
铁铉言闭,桌敬当即站出支持铁铉所言,其余人虽没有支持,但也没有反对。
总的而言,众人都是支持朱标的这个增加商税征收的,但是实行,所有人都有担忧,铁铉所说的,在他们看来太过于强硬,但他们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实在是这事来得太过仓促,让人猝不及防。
朱标看着众人,微微一笑,他也是发现了,果然朝中还是要有自己的心腹啊,看看铁铉与桌敬,就是这么贴心,詹徽说的这些,也没有错,且别人也赞成,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罢了,而且都是关键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也是非常不错的。
只见朱标开口,却是说起了另外的事情。
“今日孤发现了一种新的小玩意,名叫水泥,这个水泥可以用来建设道路,只要有了水泥,只需要一些碎石,就能打造一条宽敞的道路,且通过水泥建设的道路,即便下雨,也不会打滑。
这个水泥铺在泥土之上,人走起来,就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