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看着兑换物品,很快就找到了他另外所需要的,他要找的,就是水泥。
有句话说的不错,想致富,先修路,如今大明的官道,东西南北的主线都还没有全部完成,更别不用说其他道路。
人走都还好,但若是商队,拉着一车车物件,那可就难走了,可以说这些细小的方面都是限制大明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解除海禁在即,大明也是发展下海商队的,那么大明之内若是有畅通的道路,商业也必然更加发达,以后大明的税收,要从农业转移到商业之中。
仅仅凭借农税,已经是不够,而且对百姓的负担也太重,商人就不同了,到时海禁解除,海外商人进入,会更加刺激大明的市场,商人也将会变得更加富有,大明收税的策略,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才能跟得上步伐了。
而这个水泥,就是用来修路用的,大道修建好,尤其是海岸港口到内地的道路,节约了时间,路途城池的经济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大明不就逐渐富有起来了吗?
朱标将目光放向水泥,看着十年寿命才能兑换的价格,咬牙兑换了下来,如今他就剩下五十年寿命了,只要不是西藏或者原有疆域丢失,他这些寿命也够接下来发展所需要的时间了。
兑换好水泥之后,朱标就叫来了宋忠。
“宋忠,孤有一事要交给你。”
宋忠看着面色肃然的朱标,他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必然是重要的事情,不然朱标不会用这个称呼,这个自称出来,就代表着这件事的意义,必须要做好。
“请太子爷吩咐。”
朱标看着宋忠,随即道:“大明即将解除海禁,孤准备让你率领一支水师,经安南,下西洋,你此次下西洋,重点是加强大明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以及宣传大明解除海禁之事,同时在各国安插锦衣卫,打探情报,航行的路线,要做好详细记录,经过哪些小国,那些小国是什么情况,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过后带回来。
同时要了解各国防备如何,火器发展如何,同时在那些小国若是发现有新的粮食,而大明所没有的,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带回来。
一同带出海的物品,都要售卖完成,只收金银,若是在外面发现金矿、银矿,更要做好记录。
这次出海,可以说是未知的,许多需要你自己进行处理,要能够把握好各项事务的处理,做好抉择,你跟随孤也有一段时间了,进入锦衣卫也已有五年,这次出海,你有没有信心?”
让宋忠去,也是朱标思考了许久的人选,宋忠忠心的同时,人也谨慎,进入锦衣卫这么些年的历练,以及跟在他身边许久,都让宋忠比之前更进一步,尤其是宋忠也是行伍出身,率领由水师组成的舰队,也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战事。
最为重要的就是情报的安排,以及对各国的打探,宋忠无疑能做得更好。
宋忠听着朱标的话语,心头满是沉重,出海这种事情,对于他而言还很是陌生,但朱标所安排的这件事,也容不得他拒绝,片刻间,便是开口。
“太子爷,此事臣必定做好,但请太子爷允许,可否给臣一些准备的时间?臣也方便了解各方面情况。”
朱标听闻也是笑了,知道事先要做准备就好,不是莽撞的人。
“准备的时间你放心,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你自己做好相应的准备,水师舰队,出海的人,以及带出去的货物,我会全部给你准备好。
但是其他的,就需要你自己去了解了,三个月之后,你就出发。”
安排好宋忠之后,朱标又叫来詹徽、桌敬等人,讲述了解海禁的事情,几人听后,没有一人反对,尽皆赞同,在他们看来,解除海禁,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一旦海禁解除,海外的商人也会进入到大明行商,彼此交易就会带动大明的财富增长,同时百姓以及大明的商人,都可以通过海路出海,去往各国行商,这对百姓而言,又多了一个赚钱的路子。
随后朱标所说的派出水师舰队下海,众人更是赞同,如今去往海外的航线并没有确定,朱标从朝廷派人去打开航线,在他们看来对于大明天下都是一件幸事。
朱标看着众人,也没有丝毫的意外,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必然会赞同,如今大明强盛,谁也没有想过会有敌人从海上来,而且浙江、江苏等地,可是有不少人就等着朝廷解除海禁呢,他们好继续在外面赚钱。
至于朱棣的出海被下面的群臣劝阻,哪怕是朱瞻基继续出海,依旧遭遇到阻拦,是因为这两人派郑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