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些没脑子的人,爹你是怎么让他们做到布政司御史这一级别的?不过别说,这些人写的字倒是挺好的,工整得很,看着舒服。
只不过前面说了太多的废话,要夸赞我就直接上折子夸赞就是了,说个事还酝酿这么多,这个习惯很不好,我觉得是得做出改变了。
爹你怎么看?”
朱元璋听后,也是笑了。
“咱也觉得这些文人啰嗦得很,为了显摆自己的文采、学问,递上来的折子,前面尽说一大堆废话,之前标儿你觉得还行,现在既然想通了,那就这么办吧。
明明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非要写这么些,咱看着也头疼得很。”
朱标顿时苦笑,他是真不知道自己曾经反对过,毕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他哪里记得住那么多,最后搞了半天,事还是出在自己身上,想想都无语。
至于沐英的事情,朱元璋与朱标都没有去提及,沐英是什么样的人,朱元璋与朱标还能不清楚吗?不然朱元璋为什么要将云南交给沐英负责?
尤其是朱标这次从安南回来,朱标亲自指定的沐英,加上他原本的了解以及现在朱标透露出来对沐英的信任,他更是没有想法了。
至于权力大了点,又能大到哪里去?安南新定,一箩筐的事情要做,云南那里时不时有人作乱,要是不把权力给下去,他们这里三天两头的就能接到西南那边的奏报。
沐英将云南打理得井井有条,朱元璋都是看得见的,对沐英,两人放心得很,丝毫没有担忧。
朱元璋说完,朱标就接着开口了。
“爹,这事就这么说定了,这没用的,就该取消了,不然影响效率得很。”
朱元璋深有同感,这折章看仔细又不行,全部看完又费时间,着实烦人得很。
“咱觉着不仅要让他们有事说事,还得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给写出来,正好咱可以看看他们怎么想的,也能清楚这些人是能人还是庸人。”
两人一通商议,很快就决定好了,以后在大明做官吏,日子可就没有以前那么好混了,朱标有种直觉,以后的折章,肯定会减少,起码一些小事会逐渐消失了。
主要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这个解决办法,不写不行,写吧,写得不好该怎么办?写得太夸大又怎么办?
朱标都已经能够想到这些人的头疼了,他是举双手赞同,免得这些人整天芝麻大小的事都得递一个折章上来,烦死了。
聊了一会,朱元璋话锋一转。
“你还杵在这里做什么?今天不是让你去接太子妃回来的吗?你还不赶紧去,信不信咱抽你?”
朱标看着说翻脸就翻脸的朱元璋,嘴角一抽。
“您老别说了行不,这不是因为有事先来你这里吗,当我乐意在你这里多待似的,走就走,我去接我的太子妃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迈着得意的步伐走了出去,满脸都是笑容。
“臭小子,都这么大了,也不稳重一点。”
这次迎徐妙锦这个太子妃进门,并没有进行大肆操办,这事对徐家来说是好事,但对于皇室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毕竟这是第三任太子妃了,虽然地位尊崇,但如今也只是直接迎接进门。
这是朱元璋的想法,而朱标的想法就完全不同了,大办特办,这是要花钱的啊,太子妃的规格,那可是一点都不低,直接几百万两银子需要砸进去。
如今大明虽然拿得出这些钱,但是朱标可不想这么糟蹋了,这些钱拿来不管是发展民生还是提升大军,都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两人不同的原因,直接一拍即合,就这样定了下来。
朱标来到徐府,徐府之内张灯结彩,弄得很是喜庆,徐辉祖、徐膺绪、徐增寿三人早早就准备好了一切,等待着朱标的到来了,朱标到来,带上徐妙锦,直接回到东宫之中。
在东宫,收的礼已经堆积如山了,凡是能来的,都亲自送礼过来,不能来的,也想尽办法让人送礼过来,朱元璋与朱标没有大肆操办,底下的人也不好四处宣扬,送了礼就回去了。
东宫里的铁铉等人,听闻朱标带着太子妃回来了,纷纷起身迎接,朱标直接将徐妙锦带到正殿,下方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不止是铁铉等人,还有东宫的属官,正殿之外跪满了太监、侍女。
朱标牵着徐妙锦的手,带着徐妙锦站在上方,徐妙锦心中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这么多的人,都是朝臣,朱标手中的温度,才让徐妙锦心安不少。
朱标看了看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