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问道凡心 > 第29章 观法如是

第29章 观法如是

大和尚继续说道:“经也,咒也,佛也,名相是也,统称为总持一切。心经即是心总持一切。何者为心?观自在是。自在观是。一切时自在。一切时自在观照,一切时离相,即是观照。如是离相,如是自在。

因离相故,观照一切法空,一切事项,一切心理活动,一切外在事物都不能保持不变。所以称为法空。终变坏破灭故。心之体自性也,恒常不变,无形无相。心之用,观一切法空,不起空想。随缘自在者是。”

宁月领受。:“谨遵师父教诲。弟子有一事不明?常听上人们讲要见性,要内观回归自性,可是师父,自性本自具足,本来不灭,本来无生。自性从来没有移动变化过。我们为什么要去修行?再者说自性是佛,我们本来是自性,也就是我们本来是佛。那我们又来修行成佛,这个修成的是什么佛?”

大和尚道:“祖师有言,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这里面的意思很清楚,亲见本来面目是修行的核心。上上根人听到经典的论议,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被其中的法理牵绊,即时解脱。有大勇猛大坚固的信念。不被世法和出世法所累,解脱自在,这种人是如如佛,不加修持本来如是。无修无证,世间少有。

上根人能依教奉行,依戒定慧三学,次第修正,比如我们参禅,念阿弥陀佛,然后我们参念佛的是谁?因为我们念了一声佛号,我们清清楚楚听到了。那这里就要思考念佛的这一念是从哪里出来的?要找这个念佛的念,所以通过观察发现,念佛的这个念之前是无念,它是凭空出现的,这个时候继续观察发现出现两个状态,一个是无念的空,一个是呈现出无念—空的知。所以空与知空同时存在。随后用不了多久妄念又凭空出现,若不及时离念,就要随妄念流转,就不是自主的正用,而是随业流转了。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熄除妄心。因此所谓的修行是心之正用的体现。这就在事项上出现了有修有证。后期随着修持过程积累的善缘成熟,就有一个功果圆满的果报现象体现出来。称为佛。这个不是佛性,而是依佛性起正用后积累的善功德。

能修持佛学之人,皆是上根利智,只是所入的方法有所不同,若是信心不足,还有更方便稳妥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称名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国土,因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带业往生。皆因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一个愿力是,“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是功德愿力,依此愿力十方众生都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国土。

宁月说道:“居然有如此殊胜的法门,只要称念佛名,发愿即可往生,一生即可后补佛位。我亦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念佛法门。”

慧远观察着宁月记忆影像。心中也默默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良久慧远收摄回心神,退出琉璃塔空间。将所发之事与三人叙述一遍。

紫娆道:“此间事了,你需返回娑婆世界五台山了。我们继续在龙首洞天找寻药草,和五色土。”

慧远与众人告别,身影没入山河社稷图中,回归五台山佛母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