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明面上是禅让,但这禅让可不是温情脉脉的贤王让位,全部都是新崛起的霸主,靠着武力进行威慑与厮杀,这才登上天下共主的宝座。
而从这一点反过来再去回头看,三皇之首的伏羲,到底是如何取代娲皇霸权的,便不问自知了。
有学者说,伏羲与娲皇乃是同一氏族而生,三皇五帝纪取代娲皇纪,乃是一场宫廷政变的结果,也有学者说,伏羲氏乃是一个可能与娲皇氏有一定姻亲联盟关系的部落,最后的时代霸权更替,也只是新的霸主,砍翻了老迈而衰弱的霸主。
但不论真相如何,在那个连文字和语言都还没完善,基本只是结绳记事的上古时代,纵有一些口耳相传,但在时光的作用下也变得失真,注定是无法探究清楚。
唯一可确定的是,以女王制为主体,可谓母系氏族时代之象征的娲皇纪,最终被伏羲所终结。
这便是少阳帝君伏羲氏的由来,少阳,乃是由阴转阳的一个过程,若说娲皇氏象征着“人”之概念的确定,那么少阳帝君伏羲氏,便象征着人世的第一场“革”!
旧日的时代,积累的矛盾与腐朽,皆在伏羲氏的手中得以革除,天下由乱而转治,推动着时代持续向前进步,其意义和后世的秦汉颇有类似,大秦一统天下,而汉革秦弊,在此基础上治天下。
而在三皇纪的开端,也还是有娲皇纪残留的很多东西。
娲皇纪乃是女王制的母系天下,是绝对的巫之时代,甚至确立了一切祭祀过程中,女性那纯阴神圣性的象征意义。
简单点来说,女性掌握祭祀的权利,也通过祭祀的行为,成为宗教阶级,继而把持权利,这已是一种文化以及习俗。
这种文化与习俗,是具备强大的影响力的,如后世的某个世代,人民脑袋上的辫子虽然剪掉了,但心中的皇权憧憬,却没那么容易剪掉,依旧保留着强大乃至于复辟的影响力。
这是娲皇纪,延绵到三皇纪的最大残留,伏羲氏对此也有所察觉,然后他开始大祭自身,构筑自身的宗教神圣性,以此覆盖娲皇纪残留的宗教影响力。
这种大祭自身,在后世屡见不鲜,后世帝王,没少往自己父母乃至于祖先脸上贴金,从祖坟冒五彩烟云,到神人入梦,再到干脆自身就是神仙转世,核心用意就一句话,想尽办法让自己在宗教层面,获得更大的神圣性。
不过,伏羲这般开拓时代的猛人,远比后世那些帝王更更有手段,河图洛书,先天易卦,龟烧文,琴乐等等一系列创造,让其神圣性得到了极致的加持。
数之不清的传说与神话围绕着他而生,他的名字由人而神,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获得了不朽的神性,甚至在后世缔造了深远至极的影响。
炎黄文明至高的苍天信仰,以及苍天信仰的人格化象征昊天上帝,其源流的原型,便是神化的天皇伏羲,其象征的,便是神性的极致。
不论是少阳帝君伏羲氏,还是天皇伏羲,都有着极其深邃的象征意义,而起蕴含的历史脉络,也是相当清晰的。
娲皇一统天下而创世,伏羲革除积弊而治世!
这便是莫天歌觉得有些危险的原因,黑渊若是只凝练出阴面的黑渊娲皇,还好说,若是凝练出阳面的黑渊伏羲,那便是两点成线,黑渊将获得一个完整且强大的象征性循环,到那个时候,黑渊有可能超进化大暗黑天一类的诡谲玩意。
到那时,黑渊只会变得比以前更狂乱,可能导致事态彻底失控,连莫天歌这个始作俑者都不一定跑的了。
莫天歌细细思索着其中的奥秘,觉得还是不能让黑渊获得象征着“革”的少阳帝君伏羲氏,以及身为“神性极致”的天皇伏羲这两个概念。
倒是伏羲的第三个象征,名为元始之初的象征,还有一些比较安全的可能性!
“元始之初的盘古天王,是伏羲最隐晦,最复杂,也是最诡谲的演变,也是外源性的象征与概念,如果想要凝聚这般象征,有点不太好操作啊。”
莫天歌自言自语着,欲要在万妖幡中,凝练伏羲对应元始之初盘古天王的象征,继而让祝融氏获得升华,也不是说做就能做的,需要很多现实的因素作为寄托,才有一定可能实现。
莫天歌思索了一会,便有了一定的思路,拿起万妖幡,闭上眼,缓缓感应着其象征着阴面的娲皇氏。
在莫天歌的感应中,万妖幡内此刻一分为二,祝融氏所化的火光,虽是熠熠而燃,但却被挤压的很厉害,占据万妖幡主导权的,是磅礴而深邃的黑暗,而在黑暗中,娲皇氏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