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品三国》开播一个月来,收视率如同春日里节节拔高的翠竹,从最初的2.1%稳步跃升至2.3%,如今更是稳稳站在了2.4%的新台阶上。?y\o,u¨p/i^n,x,s~w..,c*o?m*
节目组的会议室里,策划们围坐在巨大的液晶屏幕前,看着不断攀升的收视曲线,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他们预计,待《品三国》系列播出至中后期,收视率有望突破3%大关。
这一数字,一旦成真,将不仅是文化类节目难以企及的高峰,更会让《百家讲坛》在全国所有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如今,整个科教频道都将江屿视作珍宝。曾经,科教频道如同蜷缩在电视台角落的明珠,鲜少有人问津。
而这次,借着江屿的东风,频道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在央视各频道中崭露头角,收获广泛关注。
台里的茶水间、走廊里,时常能听到其他频道工作人员谈论《百家讲坛》,语气里满是羡慕。
其他节目的工作人员,如今见到《百家讲坛》节目组的成员,都下意识地绕道而行——只因你若随意打个招呼,对方就会迫不及待地炫耀:“你怎么知道我们节目收视率己经2.4%了!”那满脸的得意,配上眉飞色舞的神情,着实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而江屿最首观的感受,是自己真正“火”了。过去,尽管身为畅销书作者,但书籍上又没有印着他的照片,加之他极少举办签售会,
走在大街上,鲜少有人能认出他,路人顶多因他出众的外貌与气质,多看几眼。
可如今,他在京城街头频频被人认出。~餿.嗖_暁?税?惘? ·首+发·
京城百姓热情豪爽、格外自来熟,总有人热情地打招呼:“您是百家讲坛讲《品三国》的江老师吧?”
“华清大学的江老师?久仰久仰!”
“江老师,能给我签个名吗?我可太爱看您讲三国了!”
“江老师,吃早饭呐?”
每当这时,江屿内心都忍不住吐槽“我坐在早点铺,不吃早饭难道吃那个啊”,但嘴上还是礼貌回应:“是啊,正吃着呢。”
以往,江屿因住所离学校近,总爱步行前往;
如今,他能开车绝不走路——那辆从魔都托运来的捷豹,成了他日常出行的新伙伴 。
这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在地板上织出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黄亦玫穿着淡粉色的家居服,发丝随意地扎成一个低马尾,来到正在厨房煮咖啡的江屿身边,眉眼带笑:“小鱼,银行卡里多了两万块转账。”
江屿闻言,将煮好的咖啡倒入骨瓷杯中,氤氲的热气升腾而起,带着醇厚的香气。
他笑着解释:“魏导跟我说过了,是节目组发的奖金。”说着,他轻轻握住黄亦玫的手,指尖相触的温度,如同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你今天有什么安排?”
近期,黄亦玫正与前老板姜雪琼紧锣密鼓地筹备合伙开办美术馆,全身心投入艺术品策展事业。
这段时间,她为美术馆开业的各项事宜忙得不可开交。
美术馆选址在京城一处充满艺术气息的街区,那是一栋有着红砖外墙的老建筑,经过初步改造,己经能看出未来的艺术氛围。.我·得-书?城_ ?蕪·错,内′容`
听闻江屿的询问,她轻笑道:“没什么要紧事,美术馆正在装修,Tina派了专人盯着,我一周去检查一次进度就行。怎么啦?小朋友离不开妈妈,想‘吃奶’啦?”黄亦玫果然没有愧对她的姓氏。
江屿无奈地扶额,深知不能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调侃,便首接道出心意:“我看你最近总来回奔波,想着给你买辆车,以后出行也能方便些。”
黄亦玫眼眸瞬间亮起,她欣喜地扑进江屿怀中:“小鱼,你对我真好!今晚让你吃个够!”
比起那些故作矜持、扭捏推辞的女生,黄亦玫大方接受爱意,并时刻记着对方的好,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回馈,这份坦率真诚,正是最戳中江屿的地方。
江屿坏笑着反击:“那我可不吃,万一以后咱们孩子不够吃,那可怎么办?”
“江屿!你是嫌我小?”黄亦玫气鼓鼓地嗔怪,被戳中“痛点”的模样可爱极了。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像熟透的苹果。“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哦。”江屿无辜地摊开手,两人笑闹着收拾一番,便一同出门。
京城汽车交易市场内,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各种品牌的汽车整齐排列,展示着各自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