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上来说,王恭和桓玄没什么仇怨,或者说起码没有生死之仇。¢1¢5!8?t+x`t*.-c?o¢m¨早年间王恭受到先帝器重出任各州封疆大吏的时候,桓玄还在伏低做小玩泥巴呢,就算桓玄极有可能阻止了王恭出任荆州刺史,那也充其量就是官场博弈。对当时的王恭来说,也确实不缺这一个头衔。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
【之前的建康城下,王恭被司马道子说服退兵,完全可以说成是两人之间达成了握手言和的联盟。他又尊奉了司马道子主持的朝廷发出的诏令,前去清剿叛军,与有意“清君侧”的桓玄,是完完全全的对立面。】
【司马道子的死讯,还是车裂死讯,等同于是桓玄对王恭发出的一道挑战书!翻译过来就是,他死了,下一个就是你了。】
【换成任何一个人处在王恭的位置上,就一定会给出同样的反应:刀都要举到头上来了,这能忍?反了算了!】
王恭的军队士气正盛,还比占据建康的荆州军人多,怎麽不能打?
当然能打!
【永安提这麽直白就酿成祸端的建议,好像一点也不明智,但不是的。因为一开始,永安给桓玄提出的,就是一个连环计。很有意思的是,这个连环计里没有说到司马道子死后其他人的反应,只说了王恭,也直接就把桓玄带进了盲区里,让他忽略掉了另外的危险。】
【这个建议的后半部分说的是,司马道子一死,王恭一定会反,这和先前的情况不一样了,但没有关系。如果说,把桓玄称作将军,还能算是名副其实,把王恭称作将军,那叫先帝干的好事。】
桓玄:“……”
对不起,这个夸奖他真的一点也没觉得值得高兴。
反而觉得,天幕上的他被永安玩得团团转,天幕下的他在一通权衡利弊后接受了永安提出的上策之选,很像是个傻瓜!
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偏偏这个傻瓜现在还得屯兵不前,一边等待朝廷将军粮送来,一边继续看着天幕的播报。
【所以,桓玄打王恭,远没有他想的那麽艰难,甚至还能得到两个好处。比如 ,他能即刻得到一个合格的将领。】
【我们早前就已经说到过了,在王恭麾下的将领中,明明最能打的刘牢之,却并未得到与战功映射的待遇,不仅在当时的建康谢恩中没有出现的机会,还在重伤了孙恩后,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封赏。】
【他是可以被策反的。甚至,永安之前就已经找人去与他接洽了。】
【好将领,桓玄要定了!】
【与此同时,他好像天生就是他父亲的继承者,在性格的某些方面也正好弥补了桓温的举棋不定。¢搜_搜.小·说·网, !更/新,最,快^但争得太过,就变成了另外的一种问题。所以永安提及的第二个好处,几乎就是冲着他的这个性格缺陷去的。】
【永安说,王恭这个人好打,甚至有机会趁着讨伐王恭再干一件事。将军看到江东世家的庄园沃土,累世积蓄了吗?】
【什么,抢他们的东西名声不好听?没事的,先前有天师道揭竿而起,后面又要有朝廷兵马(荆州军)和王恭的交手,打仗的地方乱一点,丢一点东西,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吗?】
【借他人之财以肥自 己,对于日后的招兵买马,重定正统,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要如何彻底击败王恭,桓玄桓将军才是个中好手,似乎就不需要永安额外出什么主意了。】
【被永安列在被抢名单第一位的,是虞氏。不是鄢陵庾氏,也就是庾楷的那个庾,而是——会稽虞氏的那个“虞”。】
【这个姓氏在百多年前出过一个名人,叫做虞翻,精通易学医术,还是个文武全才,但到了他的玄孙这一辈,有没有才学不好说,东南豪强风尚是学了个十成十,藏匿亡命之徒多达千人,在此基础上经营土地无往不利。不抢他们抢谁呢?】
“混账!”
天幕之下,一个声音顿时爆发了出来。
听这说话之人的语气,只恨不得冲到永安大帝的面前质问,为何要提出这样的一条建议。
“遥想先帝在时,我虞啸父也曾备受器重,因来东南赴任,担任一郡内史,才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