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府衙的主簿跟顾家关系不错,就让他代为转送。¢1\9·9\t/x?t,.·c·o,m^
哪里会想到仅仅只是一份礼物就被人误会,不过这个误会也无伤大雅。村子里的乡亲们可不管这些,往后出门都有了谈资,任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孙家湾的乡亲们,有朝一日能跟主簿大人坐在一起吃饭,哪怕不是一桌,那也没有关系。等前来祝贺的人,来的都差不多时,村子里的乡亲们,除了那些帮忙的人以外,也一同结伴入座。而他们也不是空着手来,哪怕手里提着再不值钱的山货,也知道顾家每年都需要,为此他们也都投其所好。不像外村人,为了能吃上一口顾家的喜宴,有人竟然拿了一把青菜来,真是丢人。好在丢的还不是他们孙家湾的脸,要不然,他们别想进顾家的大门。也幸亏顾家不在乎,顾不上这些,真在乎,他们恐怕连门都进不来。作为孙家湾的一员,看着顾家的两个儿子胸前挂着的大红花,别提多么高兴。这一刻就像他们自己家的孩子考中秀才一样,替两个孩子感到高兴。此时围在主桌的人,除了宴请的贵客以外,能坐上的也只有老里正,以及村子里另外两个德高望重辈分高的老人了。这么安排的意思很明显,顾家在孙家湾虽说没有兄弟姐妹,可是他们把孙家湾的乡亲们当作自己的根。哪怕不同姓,不同族,那也是最亲近的人。而老里正也是以“同村出才俊”为荣,不仅带领乡亲们携贺礼前来,更是帮着顾家忙前忙后,为喜宴出了不少的力。至于旧友故交顾家不是没有,只可惜大部分人都不在房州城,更不要说顾家的先祖了。旧友故交没有办法请来,那顾家的先祖只要有心,多远都难不倒他们。这不,眼瞅着吉时已到,早就把准备好的祭品通通摆上桌。当这一切都摆出来时,坐在院子里的众人也不再左右交谈,一脸凝重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话说古代用的祭品无非就是三牲鸡、鱼、猪头、米饭、馒头、糕点、各种水果、酒水。又因为此次是因为家中孩子考中秀才,在供桌上又摆放上文房四宝,以及写有中秀才喜讯的“报帖”,象征着顾家“文运昌盛”。靠外放着早早准备好的香炉、烛台、酒杯、碗筷、纸钱、香烛等。至于祭堂,因为顾家在孙家湾没有祠堂,临时把正厅给改了,设置供桌,摆放祭品,上方悬挂着顾家一支族上牌位,供桌前铺拜垫,两侧点燃蜡烛,营造出庄重的氛围。等两个儿子净身更衣后,由村子里的老人领着两个人,开始叩拜祖先,以示对祖先的恭敬。这时的顾承泽兄弟俩,对于祭祀这一块,以前也做过,只是没有如此繁杂,哪怕天气再热,心里有些不愿意,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任人摆布。众人看着他们哥俩,先是在香炉中点燃三炷香(象征着“天、地、人”或“祖德流芳”),双手持香,面向祖先牌位行叩头大礼,同时口中可默念:“某某今幸中秀才,感念祖先庇佑,特备薄礼祭拜,望先祖安息,护佑家族兴旺。”等他们哥俩叩拜完了以后,再由顾文翰,以及顾承泽抱着辉哥儿按序依次上香,行礼致敬。 在祭祀这种事情中,都得由家中男人来做,女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进去。至于祭文,哥俩没有争,一概由顾文翰所撰写,没办法,哪怕他的进士及第被剥夺了,那也改变不了他曾经是进士出身。也是由他自己宣读祭文,声音洪亮、语气恭敬,宣读完毕后将祭文在香炉旁焚烧(象征传递给祖先)。就这个做派,让孙家湾的几个年长的人,更加看中顾家,也知道顾家的两个儿子一同考中秀才并不是偶然。顾承泽哥俩在众人的注视下,依次向祖先牌位敬献祭品。而这个祭品摆放也有规矩,像什么三牲、糕点,就连敬几杯酒都有讲究,三杯酒分别象征“敬天、敬地、敬祖先”,酒杯需摆放在供桌前方,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摆放。等做完所有的一切后,就是焚烧纸钱、祈福:这个也有规定,在供桌旁的指定位置焚烧纸钱、纸元宝等,焚烧时候,哥俩需再次行礼,祈求祖先“享用祭品,庇佑后世”。这个时候不仅是顾文翰带领家中男性默念祈福话语,如“愿子孙学业有成,家族昌盛”等,就连村子里那些希望自家孩子能考中的人,也纷纷跟着默念。哪怕顾家的祖先不是他们的祖先,可是这祈福的事,只要心意到了,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等仪式结束后,将祭品中的部分食物撤下来,等忙完外面的那一摊子事后,留作家人共享,被称为“受胙”,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