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的重大,朱高煦这差不多是将大汉交在他手里了,这份信任,很沉重。,x.q?i_u\s·h,u¢b_a¨n`g_._c!o~m`
朱高煦笑着点头,又叮嘱了一会,才让李定荣离开。随后又让枚青给李定荣拿去信鸽,这是用来传递紧急情报的。处理好这些,才叫来朱瞻壑。“这些日子学习得如何了?”“回父亲,夫子所教学业,已经全部学完。儿子又看了众多书籍,充实己身。”朱高煦欣慰的看着朱瞻壑,让朱瞻壑看书学习,这些都是基础,唯有基础打牢,才能进行后面的历练。想着这些,朱高煦缓缓道:“明日大军将会出征,我离开后,将会由你来监国。这是你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这些事情,虽名义是你监国,但有什么,务必要多听李定荣的建议。若是有不明白的,就去问你娘。你要做的,就是多听多看多问,遇到问题,也要尝试提出自己的意见,若是有不足被李定荣提出来,要学会去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这次监国对你而言,既有压力,也是一个机会,你能从中学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这次让朱瞻壑来监国,也是他对朱瞻壑的考验,若是朱瞻壑真的只是中看不中用,那他后面就真的要慎重了。要是能够有所提升,接下来他就会加大力度历练朱瞻壑,使朱瞻壑尽快成长起来。是龙是虫,这次就看朱瞻壑自己。他对朱瞻壑是真的看好,当初大汉初立时,朱瞻壑也在 朱瞻壑闻言,只感觉肩上多了无形的压力,心跳的频率都与往常不同,明显有些加快,脸庞逐渐涨红,双手紧握成拳,显得非常的不平静。他一直在努力,他知道大汉的艰难,更知道朱高煦的不容易,他渴望有一天能够帮朱高煦分担事务。大汉初立时,哪里缺人,他就往哪里顶,需要做什么事,他就去做什么,哪怕身为世子的他,干的是,每日都在请教懂得更多的人。那段时间,他见到了大汉真正的百姓是什么样的,他更加清楚,当时大汉所面临的困难。直到那段时间过去,朱高煦让他好好学习,朱瞻壑从未懈怠,严格控制自己的每一天。如今,他所学习的,之前所经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到了检验的时候。朱瞻壑没有退缩,目光坚定的看着朱高煦。“爹,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一定努力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也请爹答应我,上了战场,务必小心,我和娘,在这里等着爹您得胜归来!”“不错,还知道关心我了,你也长大了。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尽管放手去做便是,我期待你的成长。至于我的安危,你不用担心,当初靖难时,什么恶战没有经历过,如今不过是两个小国罢了。且身为大军统帅,并非需要自己上阵冲锋杀敌。在局势没有达到绝对恶劣,需要放手一搏时,为帅者最需要做的,就是坐镇中军,指挥各军,而并非上阵杀敌。这些现在你还小,暂时不教你,等你再大一些,我再教你军略之事。身为世子,我大汉的世子必须要上马能御敌,下马能治国,你也要保持下去!”朱高煦很高兴,朱瞻壑是真的长大了。最后的话,只能算是他的期望,他确实期望大汉今后的每一代君王,都能够做到上马御敌于外,下马能够治理天下,有文武之才。至于这个期望能不能实现,他也不去奢求。因为后面和平盛世之中,难免会出一些不肖子孙,谁又能保证子子孙孙都那般文武双全呢。只要不是昏得离谱,都可以烧高香了。说完后想到什么,朱高炽再道:“至于陈至,让他继续学习,如今他还小,底子必须要打好。待他学成,还需要让他去到他是你的伴读,与你走得近,你要记住,若是此人心术不正,无须考虑他姐那里,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明白了吗?”他的淑妃,陈姝的弟弟陈至,朱高煦非常的清楚,人确实聪明,但往往就是这种聪明的人,在如今的局面下,越容易逐渐长歪。他也是在告诫朱瞻壑,即便关系亲近,该注意的也需要注意。“爹,我知道,之前爹说的,儿子心中一直铭记在心,时刻都有注意。”见朱瞻壑明白,朱高煦也没有再说什么,如今朱瞻壑也小,有时候他还挺希望朱瞻壑能够犯错,因为只有犯了错,他指出来,才会让朱瞻壑深刻。若是朱瞻壑能够一直保持,那同样也是好事。又聊了许久,交代了许多,朱高煦来到后宫,来到韦婉芸的房内。朱高煦看着韦婉芸坐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