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刻,心头的悲痛再次涌上心头。¨x^i¢a!o~s^h\u/o_c-h+i·..c\o\m^
江州的伏杀,他猜测是朱高燧,他没有想到朱高煦在永州还会再遇到,而且做得就缜密太多了。朱高燧没有这个心思,那么这个人,朱棣脑海里顿时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朱高炽。有着朱高燧这个猜测在前,朱棣没有任何怀疑,在他看来,就是朱高炽也想要朱高煦死,尽管他想不到朱高炽有什么理由去做。只是因为朱高煦在大汉的大军吗?怕朱高煦学他,再来一次清君侧、靖国难吗?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只要想到这次可能会是朱高炽动的手,朱棣比刚才还要心灰意冷。一个朱高燧就已经让他很难接受了,现在是让他更加无法接受的朱高炽。想他自己,戎马一生,在北抵御鞑靼部与瓦剌部,时常率军打入草原,在漠北厮杀,战场上爬冰卧雪,护卫大明。靖难之后,他兢兢业业,一心想着安定天下百姓,组织官员到地方维持稳定,下拨大量钱粮,又往各地派出监察御史,为治理天下,他宵衣旰食。编撰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扩充辽东,灭安南,西北设立哈密卫,组织郑和下西洋,如今又在准备北征鞑靼事宜。朱棣自问,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他想尽了办法想要做得更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皇室稳定,他有什么错,让上天这样惩罚他?难道就因为他是篡位的吗?朱棣不信,什么篡位,朱允炆要他死,难道他就不能反抗,只能等死吗?他要眼看着朱允炆葬送大明江山吗?“哈哈,哈哈哈哈.....”朱棣大笑着,红着眼双手叉腰,不断大笑着,充满了凄凉,又带着释怀。他的两个亲儿子,可是给了他很大一个惊喜啊。他以为兄弟自相残杀之事不会在永乐一朝上演,没想到终究还是来了啊。此刻,朱棣甚至对朱高煦感到愧疚,明明朱高煦才是受害者,被迫出走大明,爹娘没有阻拦,都已经出去吃那个苦了,结果大哥要杀他,弟弟要杀他,他这个做老子的,还在不断限制他,防范他。原本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朱高煦,因为朱高煦的野心,他也担心,现在再看,朱高煦却是让他最为放心的。为了大明,为了这个家,为了不让他和徐妙云操心,朱高煦主动离开大明,去那等蛮夷之地受苦。^y¢e`x,i?a′k-e·.?c!o^m¨越是想,朱棣心中越不是滋味。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很快,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哪怕如今又来了一个朱高炽,朱棣都没有刚才那般久久无法回神。回过神来,朱棣平静的看着有些诧异的壮汉,缓缓开口。“你与朕说说,为何会活不下去,朝廷怎么不让你们活了,老朱家怎么不让你们活下去了。”此刻朱棣对这个问题很是关注,眼前的人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他知道,肯定有很多人,和眼前的壮汉是一样的。朱元璋为什么造反,他可是太清楚了,他自己就是在乱中出生的,他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更加清楚,朱元璋那个时期的残酷。他明明已经很努力的去做了,但为什么民间还是这样?快六年了,快六年的时间了啊,为什么还是没有改变?这壮汉也没有迟疑,当即将民间的事情缓缓说来,朱棣听得都心头诧异,有些赋税,他明明没有收啊,而且收缴的份额,也比他定下的还要大。至于遭灾,无论水灾还是白灾,他都有下拨钱粮到地方赈灾,到了百姓手里,居然变得这么少,有时甚至没有。朱棣双拳紧握,他知道,这中间,有人在贪啊,而且非常之贪,赈灾钱粮,私自收纳增多赋税,不管百姓死活,名目太多了。朱棣此刻的心情,比朱高煦遭遇伏杀都还要愤怒,地方上的锦衣卫没有奏报,派出去的监察御史没有奏报,朝廷没有收到消息,他更是不知道民间是这样。朱棣强压着心头的愤怒,尽量让自己看着和煦。“你说的,朕都知道了,不过朕要告诉你的是,永乐元年的水灾,朕下拨了钱粮,以及其他物资,用来安置与救济灾民。永乐三年再次发生水灾,朕不仅下拨了赈灾钱粮与物资,还派了工部的人疏通河流,以及修建分渠,以防再次发生水灾。永乐五年,也就是一直延续到今年的白灾(雪灾),朕下拨了五百万两银子,调集了周边府库的粮食,用于赈灾,以及安置。朕可以告诉你,朕身为朱家人,从未忘记老朱家是如何起家的!朕身为大明皇帝,也绝不会对自己的百姓不管不顾!”在这方面,他朱棣,他敢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