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王爷一个说法,臣也赞同出兵。
但臣认为,不应死战。如今大汉与大明,差距太大,非人力所能弥补,且大汉初立,正是需要安稳内部,发展民生之时,更是不可做出如此不理智之行为。臣认为,出兵只是为了展现大汉之决心,给大汉天下百姓一个交代,让大明知道大汉即便弱小,也非任人宰割之国。只要达成此目的,便收兵,全力发展大汉,增强实力方为根本。”周岐凤话语,李定荣极为认同,刚才他的情绪上来,也是顾不得说这些了。张辅同样认可,但他是武将,不是文臣,这些,不是他该考虑,他所考虑的,就是带兵打仗,并且打赢。然而靳荣是一点都忍不了了。“周匹夫!你个王八瘪犊子,老乌龟,王爷如今在大明遭遇伏杀,如此大辱,岂能忍!要打就打到底,直到大明给王爷一个说法,交出凶手来!老子一个粗汉都知道君受辱而臣死,大不了战死,有甚了不得的!”靳荣一脸的杀意,也就这是在朱高煦的王宫大殿内,要是放在外面,这会他恐怕都要提刀砍了周岐凤。周岐凤并没有出声,而是等着朱高煦的决定,因为他知道,跟靳荣辩论,辩不出什么来。文武责任不同,武将只需要考虑战事,朱高煦怎么说就怎么打,但他们必须要全面综合考虑,要为朱高煦,为大汉而考虑,并不是单纯的考虑战场的战事。立场不同,职责不同,角度不同,沟通也只会激发矛盾。靳荣见周岐凤不出声,随即看向朱高煦,同样等待着朱高煦的决定。朱高煦看着众人,心中很是欣慰与高兴。在差距相差这么大的情况下,这些依旧选择出兵大明,可见他这里,起码目前出现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伪君子。张辅与靳荣请战,朱高煦并没有惊讶,李定荣等文臣也支持他出兵,他还是有些意外的。可能是他对文臣的固有印象有些深刻了,才会导致有那些想法。而最让他欣慰的,就是周岐凤说的,既保住了面子,也在想办法为大汉,为他保留里子。这些,他相信李定荣肯定是能够想到的,李定荣没有说,他能猜得到,李定荣恐怕比他自己都还要气愤。李定荣与其他人不同,作为他幕僚出身,李定荣更加在乎的是他。看着一众人,朱高煦心头也是一片火热,这个时期出兵大明啊,这可真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不自量力?还是扶摇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