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大明:我朱高煦立国,攻略海外 > 第94章 头大的朱棣:老二,你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

第94章 头大的朱棣:老二,你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

吗?

跟你说这个,不仅是让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问你拿银子,也是想让你帮我想想,有没有应对的法子。^k_a!n¨s\h?u\z¢h¨u-s/h.o,u~.*c′o^m?

前几日老大还在跟我说这事,五百万两银子恐怕都还不够,还需要再调拨钱粮,才能彻底度过此次寒冬,但朝廷真的没银子了。

鞑靼屡屡侵犯边境,劫掠百姓与财富,北地百姓苦不堪言,我下定决心要出兵的,但天下又如此艰难,动兵都极难。

你也在大汉做了一段时间的王,治理得也不错,帮我想个法子出来。”

朱棣为这事是真的头疼,原本他还想着今年出兵鞑靼,但按照大明的情况,今年出兵明显已经是不可能了,最早也得要明年才行。

问朱高煦,他也是抱有期望的,朱高煦在大汉的治理,他看在眼里,既然朱高煦有这样的能力,他现在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万一朱高煦真有法子呢?

如今的朝廷,银子是真没有多少,花销的地方太多,已经回来的郑和也在问他要银子再度下西洋,他是真的愁。

朱高煦闻言,也不再慵懒,而是开始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什么事可以不管,什么事得尽力而为,他还是分得清的。

他有想过大明今年恐怕会比以往更冷,毕竟大汉那里都下雪了,百年都没有过的记录被刷新,只是他没有想到大明会这么严重。

五百万两银子,这是大明初期的五百万两啊,如今的物价可是还比较低的,外面的金银还没有大量流入大明之前,这五百万两含金量可是太高了,大明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了。

然而即便这样了,都还不够,还要再投入一笔,可见大明的情况是真的不乐观。

现在他算是知道朱棣为什么要找他要银子了,还只问他要三百万,他都觉得朱棣这是真的在为他考虑了。

朱高煦思考半响,凝重的看向朱棣。

“爹,我想到两个法子。”

“哦?快给我说说。”

朱棣是真的意外了,他本来只是试一试,结果朱高煦还真有法子,还不止是一个,而是两个,朱棣顿时来兴趣了。

朱高煦也不管朱棣是怎么想的,缓缓开口。

“第一个法子,就是解决朝廷钱粮不足的问题,朝廷没有钱粮,但各地藩王、官绅、富商手中有,那就找合适的理由抄这些人的家。

锦衣卫不是专职做这些的嘛,爹你利用起来就是了,只要将这些人手里的钱粮集中起来,都不用全部,只要一部分,就足以让朝廷度过这次难关了。”

朱高煦想的这个法子,也是在大汉亲身体验到的,朝廷缺钱粮,但这些人可富得流油。

朱棣闻言,更是头大,这个解决方式,当他没有想过?

只是如今这个时间,他没法大规模的做,不能明着做,他让姚广孝实行大明版的摊丁入亩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就为了这个?

尤其是藩王手里的,他安抚都还来不及,还去动这些人?

这也是朱高煦在大汉可以那样搞,他只能看着的原因了。

他只能收拾极少部分的人,但查抄出来的钱粮,依旧无法满足大明的需要,杯水车薪呐。

朱棣突然觉得自己对朱高煦的期望好像太高了,这个法子,真他蠢还是大明的人都蠢?

朱高煦看着朱棣不说话,只是盯着他看,他也知道了,这法子在大明行不通。

朱高煦再次说道:“如果这个法子不可行,那就只有解决百姓的取暖问题了。

粮食是一方面,取暖也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寒冬每年都会来一次,只有直接从根上解决,才能一劳永逸。

而这个法子,就是火炉,用煤炭取代木炭,还能节约极大的成本。”

朱高煦随即从朱棣这里找到纸与笔,开始画了起来。

朱高煦说的,其实就是前世农村很普遍的炉子,煤炭燃烧的煤烟从烟囱排放出屋外,让屋内没有多少煤烟,可以持续供暖,并且还能做饭。

而且这个火炉的制造工艺,也不高,如今完全可以做到。

至于煤炭,如今依旧是一个不受人重视的能源,因为其他用法也没有发现,取暖吧,那味道已经不是难闻的问题了,而是在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会致人死亡。

不仅是大明,从发现煤炭的特性开始,就已经有人开始尝试过的,但无一例外,没成功,反而死了不少人,都是被熏没的。

所以煤炭的价格,比木炭要低,低很多,而且大明发现的煤山也不少,基本都没有被怎么开采,因为用得少。

在古代,木炭的价格,可是极贵的,而且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用上的。

他可是亲眼见过,外面的那些山,有树林的可没有那么多,因为即便是太平盛世,啃树皮吃树叶的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