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瑶和北四又在万花镇停留了一天,并没发现荣王对他们做什么小动作,就离开了万花镇,继续向北进发。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woshucheng.com
沐瑶他们这一路又经过了好几个小山村,四天后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茂源县城。
茂源县是齐州面积最大的一个县。下辖九个镇子,最大的淮南镇有十七个村子,最小的罗布镇也有八个村子。共计有一百二十三个村子。只是村子虽多,人家却少。有二三十户人家的,也有四五十户的。
最大的一个村子是井镇的羊村。足足有一百多户,是小南村的两倍。
茂源县人少荒地多,这的老百姓经济来源多种多样。主要以养殖业,渔业,种植业为主。也有一少部分人上山打猎,采山货赚钱养家的。
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茂源县的地形和地貌。
西麓山并不是一条直线横亘在西陵边境,它弯弯曲曲的像一条游动的长蛇。而茂源县就紧紧的贴在了长蛇的腹部,地带狭长中间略呈弧形。因此茂源县多为山地,只在东侧有一小部分平原。
西麓山北部也有多股溪流,只是比洛溪小多了,有的溪流都没出茂源境内。有的溪流汇入了西陵第一大河——寒江,有的溪流最后流到了一个个小湖泊里。这样的湖泊有四个,而茂源县就占了三。
茂源县境内水草肥美,是养殖业的故乡。茂源县有五分之二的面积是草原。西陵大部分的牛羊等都来自这里。
茂源县北部的黄县则是马的故乡,也可以说是皇家马场。因为战马和勋贵人家用的马匹都是出自黄县。
马场由历朝历代的太子经营,皇上不用担心战马会流失。
茂源县东部平原的百姓主要种植水稻,粟,菽,黍和花生,也有几片茶园。
西陵人不善烹茶,因此茶叶的需求也不大。只在茂源县东部和章丘县境内有茶园。
至于西部的山地种植的东西可就多了。有药材,有果树,也有小片的玉米和黄豆,还有稷和菽。
在茂源县中部的小湾镇,主打蔬菜种植。有白菜,秦椒,黄瓜,葱,蒜,矮瓜,相思豆,扁豆等,只是种香菜和韭菜的却不多。
原来这时代不是没有茄子和辣椒,只是叫法不一样。这里的人管辣椒叫秦椒,管茄子叫矮瓜,扁豆则是现代的四季豆。
秦椒只有部分地区种植,人们还是习惯用茱萸和水辣草。至于矮瓜是从大宛国流传过来的,只在北方几个县有人种植。
沐瑶从山洞带来的柿子,菠菜,生菜种子还没种到这里呢。沐瑶也没看到跟它们长的一样的蔬菜。
扁豆缠藤的少,多为直立生长。产量非常高,一尺多高的一株豆秧能结二三斤的扁豆。扁豆耐旱又早熟,收完扁豆再种白菜正好,所以种扁豆的农户最多。
这的菜主要卖给临近几个县的王爷的封地。
西陵永平帝这代的皇子多,封地从原来的两个县减到了一个。
别的国家的皇子封地都离京城远远的,而西陵则不然,就在天子脚下。而且几个王爷的封地都紧挨着,说是方便他们治理。
封地的直接管理人是皇子,封地内的老百姓不用给朝廷纳税。至于皇子收不收税,那就不是朝廷说的算了。只不过徭役是不能罢免的。
宅心仁厚的皇子的封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好。而横征暴敛的皇子,可就苦了封地内的百姓了。
就比如五皇子裕王龙景炎的封地乐县,本该安居乐业的百姓因苛捐杂税过多,都怨声载道。封地内的老百姓又不能随便的迁走户籍,致使县内的荒地越来越多。因为种地吃不饱,不种地还是吃不饱,还不如轻省些。
由皇子治理,不代表皇上就不再过问,皇上的影卫可不是吃干饭的,哪个皇子的封地没有他们的影子。只不过影卫做事谨慎,身份又五花八门,所以皇子们没有察觉而已。
也多亏荣王没在自己的封地养私兵,打造兵器。要不然脖子上的脑袋在哪待着都不一定呢。
永平帝听了影卫的禀报,震怒下把裕王的封地缩减为一个镇。永平帝还严明,如果这个镇子也治理不好,那就取消他享有封地的资格。就是裕王的子子孙孙该享受封地的也统统取消。
永平帝的这道旨意不但打压了一下裕王的气焰,也让满朝文武终日里惶恐不安。一个个的都小心翼翼的做事,生怕做错了什么,惹得龙颜大怒,把他们也给办了。没看皇子都被罚了吗?
还别说,永平帝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