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神仙这么接地气的吗?刚刚聊着天,就告诉姐姐明夏朝廷挺不了几年了。
蒙洪严重怀疑这神仙是不是和姐姐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想法刚刚一冒出来,蒙洪赶紧在脑海里合掌告罪:\"罪过,罪过,凡人不该冒犯仙人!\"
在心里祷告一番,蒙洪这才回到正题上,问出了他当下最关心的问题:\"大姐,神仙有没有说这天下将来是谁的?\"
对这个问题,蒙小华就相当笃定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脱口道:\"吴王!\"
蒙洪闻言皱了皱眉头,低头凝眉思考起来。
蒙小华也不去打扰他,而是静静的看着蒙洪,让他慢慢思考。
凭她最近这段时间对蒙洪的了解,蒙洪虽然读书多年,也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但长年读书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书呆子的酸腐气息,反而有着一股儒雅的气度。
所以,蒙小华一点都不担心他会产生什么愚忠的想法。
足足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蒙洪才抬起头来,认真的对蒙小华道:\"姐,我想在小石村买地,让全家都搬到这里来,你觉得如何?\"
蒙洪一开口,就让蒙小华大吃一惊。
在她的脑海中,她设想了许多种可能。
其中,她都想到了弟弟得知神仙的预示,将来吴王会坐拥天下,他会这个时候去投奔吴王麾下,谋个一官半职。
或者,蒙洪会埋头苦读,以待将来吴王坐稳江山再开科举,争取一举考取功名。
甚至,她想到了蒙洪会不会凭借她有神仙相助的先知先觉,去投效明夏朝廷力挽狂澜,成为护国功臣,谋求高官厚禄。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蒙洪想了半天,居然会产生举家搬迁到小石村来的想法。
她惊奇的问道:\"弟弟,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就不想趁此机会做点什么?\"
蒙洪摇摇头叹气道:\"姐,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心里还是有数的,无论是明夏朝廷还是吴王殿下,他们麾下文臣武将无数,就凭我这点能力,又如何能让他们看在眼里。\"
\"确实,我可以凭着大姐你的指点去争取个一官半职,但自古以来在乱世中成就大事者无不是踏着无边白骨,经历重重劫难方才成为人上人,战场上刀枪无眼,我只担心不等我站到那个位置,就成了别人功劳薄上的数字。\"
\"所以,与其变成战场上一具无名尸骨,让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觉得在家奉养双亲,为他们养老送终来得更现实一些。\"
听到蒙洪的话,蒙小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觉得蒙洪的头脑十分清醒,并没有被高官厚禄吸引的失去了理智。
古人言,一将功成万骨枯。
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哪一个建立功业的将军不是从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的。
蒙洪虽然谈不上文弱书生一枚,但在纵横战场的猛将们骄兵悍将面前,杀他和杀一只鸡的难度又有何不同。
正如蒙洪所言,不过是给别人的功劳薄上添加微不足道的一笔罢了。
所以,蒙洪能认清自己,让蒙小华感到十分欣慰。
只是蒙小华对蒙洪决定要搬来小石村仍然觉得疑惑,索性她就直接问蒙洪:\"弟,你不去战场姐可以理解,只是为何要让全家搬来小石村?你是怎么想的?\"
蒙洪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理了理思路解释道:\"姐,先帝昔年以造反起家,当下占据明夏朝廷高位的均是当年跟着先帝起事的精兵悍将,新帝年幼登基,并不足以服众,主弱臣强,朝廷必定动荡不安。\"
\"另外,姐姐刚才也说了,吴王将来必定坐拥天下,明夏朝廷岂会甘于将天下拱手让人,将来早晚与吴王兴刀兵。届时,生灵涂炭,苦的却是明夏的百姓。\"
\"野猫溪临近涪江,拥有水运之利,若在和平时期,商贾往来,自然是居家经商的上上之地,若一旦开战,野猫溪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杀伐四起。如果我们一直留在野猫溪,只怕早晚会遭了兵祸。到了那时候再寻退路,未免就迟了一些。\"
\"小石村虽然地处荒僻,但偏僻有偏僻的好处,一般不会有大军会盯上这里,顶多会遭遇一些游兵散勇,只要计议得当,反而比野猫溪安全得多。\"
\"所以,我想与其将来再寻退路,不如早早在小石村置办下家业,让一家人搬到小石村来,就算不能高官厚禄,但在乱世中能保得一家老小平安,也是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