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切,维护的也只是自身利益,余下者,只是跪谢元昭帝时,稍微提了一句大女儿罢了,小女儿的生死,他只说了一句‘咎由自取’。
他心里也是埋怨小女儿的,不是她‘疯了’,作出塌天大祸,洪家怎么会落得如何下场?
洪妃同样也恨。
因为,她的‘结果’也下来了。
‘御前失仪’,贬位‘才人’,迁居静仪宫,无召不得出宫,大皇女也被挪到东三所,有女官和嬷嬷们伺候。
那个惩罚,比之洪聘和傅梅仙,当然要轻多了,但同样难受。
静仪宫,在后宫西北角,挨着御马间,是皇宫最偏僻的地方,往日都是封宫,根本就不住人,那里面伺候着的宫女太监,都是‘养老的’……
那里虽然没有主位管着,但也跟冷宫无疑。
洪才人还是个‘无照不得出’。
大皇女也被抱走了……
比之洪聘和傅梅仙,洪才人之‘强’,也就只剩下能活着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跟洪聘相比,洪才人的确更像洪相,拿看了元昭帝给洪聘下的定罪圣旨,她想了半宿,终于想通是怎么回事,连冤都没敢喊,更没敢穿的大皇女去求情……
反而相当干脆地把孩子送走,自个儿老老实实的去到了静仪宫。
她都没敢做点表面功夫一一在静仪宫三跪四跪谢罪。
真是生怕元昭帝反感,顺手也把她给嘎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活着才有未来,”
“死了,就一切皆休。”
洪才人走进静仪宫。
赵淑仪念在往日的情分上,抱着大皇女,远远站在宫道尽头。
母女俩遥望一眼。
大皇女细细碎碎地哭,眼泪一对儿一对儿地落,却没有声音。
洪家的事,至此了结,洪聘的尸首,被埋进了乱葬岗,半夏最后反水,护得家人安稳。
她一根腰带,把自己吊死了。
安葬在了宫人斜。
而待书等人,举报有功,免了罪行,但柔嫔却不敢再要她们,给足银子,发还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