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武周]定鼎 > 第 324 章 番外三后世乾陵(1)

第 324 章 番外三后世乾陵(1)

见的母女两代帝王合葬墓,是因为文武皇帝考虑到,她们两人做出的创举对于当时堪称逆天违理,为了防止终有一日出现男皇帝复辟,打扰陵墓主人的安眠,尤其是打扰武周开国君主的安眠,干脆将自己的陵墓也设置在了此地,集合当时工匠四十年间的全部巧思,彻底断绝墓穴被盗的可能。”

“但以两位帝王在位合计六十多年的影响力,加上文武皇帝在位期间的种种大胆举动,大多数学者并不认可这种揣测。”

徐慧闻言也跟着点了点头。

她也觉得这不是出于保险,而是……

“以目前最为盛行的说法,一方面是当时执掌浑天监的萧夏玉带领官员寻龙点穴,认为此地埋葬帝王,有利于武周往后的兴盛,是难得一见的阴宅宝地。文武皇帝也认可这个判断,干脆将自己的陵墓也设置在了这里,用以积蓄朝代延续的福泽。”

“用事实说话,武周中间虽然有过短暂的中断,但论起朝代的长度,确实是头名。”

“当然了,这也跟武周皇帝大多长寿,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出自己的继承人有很大的关系。”

前者是玄学,后者是理性分析。

“另一方面,武周的前两位君主既是母女,也是改换青天的战友,在已知的文献之中,圣神皇帝在位期间,文武皇帝的权力远远超过寻常的太子,说是一个主内政一个主外政也不为过。为了延续这份至死未变的联盟,以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选择并不另起皇陵也说得通。”

“而且众所周知,乾陵虽然被设立在了关中而不是洛阳,但与前朝李唐皇帝的思陵相距很远,圣神皇帝在位期间也并未设置皇后,至于文武皇帝虽然有过婚姻,但在登基三年后,元希声就已过世,也始终没得到元后追封。”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出于为后人继续奠基的考虑,文武皇帝选择以帝王合葬为噱头,让继承人的生父在生前死后都无法得到容易颠覆权柄的地位,也让其在随后变成了惯例。”

大概是经过了先前的沿路解说互动,导游解说员已经和这些刚刚入学的年轻人熟悉了不少,便又忽然调侃道:“不过认真地说,武周头两任君主对配偶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以元希声为例,虽然众所周知文武皇帝的文学功底不太好,尤其不会写诗,但还是让人给他写了数块墓志铭祭文,在乾陵的众多陪葬墓中也算脱颖而出。”

徐慧有点忍不住想笑。

从潘岳开始的悼亡诗,到了隋唐和后面的武周并不少见。

相比于一部分纯属走个过场的,那位武周陛下的行为怎么也得算是其中翘楚了。代笔也不是什么问题。

只不过……

她向来过目不忘,便还记得那墓志铭上的文字,总觉得那其中以“英英白云,瑞彼君辂。佻佻公子,嘉我王度”为首的诗句,实在有些注重容貌气度上的夸耀。

但想想这份在李唐时期约定的婚姻,并未因为武周改朝换代,武清月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遭到破坏,大概和长得好还是有点关系的。

纵观他的生平,他也当真可以称得上是幸运。

在他还未因步入老年“以色侍人者,色衰则爱弛”的时候,他就已经因病过世了,无需担心会与陛下走向陌路。

而在他死后,洛阳元氏愈发小心行事,也在武周一朝一直保全了下来,也避免了他遭到牵连被从乾陵中迁移出来。

谁能说他不值得让人羡慕呢?

更让人羡慕的是,元郎俨然成了武周后面数代的标杆,这两个字在后面的诗文创作中出现了不知多少次。

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名留青史了。

“但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导游的声音又传入了徐慧的耳中,打断了她关于“色衰则爱弛”的联想。

“最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座让考古专家又爱又恨的双帝陵墓。”

“虽然目前的保护性发掘技术,已经又取得了数项突破性进展,但这座陵墓依然被列入禁止探索的陵墓第一位。”

“只能说,希望将来对扫描探照的技术能再有发展,让我们在地上直接看到下面的情况。”

“据说文武皇帝在生前尤爱金矿,不知道她的棺木会不会也选择用金来打造……”

“好了,目前我们的悬浮车准备降落,请各位检查好自己的随身携带物品。乾陵地面不限制拍照,但是各个拍照点的人数可能较多,务必注意安全。”

“在下车集合后,我们将要前去的第一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