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他们的挑唆,那么谁知道之后会不会做出什么其他举动。这足以见得,吐蕃兵马犹如狡狼,不是易于相与之辈。”
“若只如此也便罢了,偏偏那头的各方势力林立还当真复杂,就连被阿耶外放到西域的那位清河崔氏子弟,到如今还有些水土不服。”
“若我未曾记错的话,铁勒九姓在郕国公的努力下重归于大唐,但还有残部外逃。西突厥内部继往绝可汗的叛乱虽已被平定,但阿史那弥射的威严不足以震慑诸部,各处动乱不少,还大多执掌有地势之利。这么一算的话,确实是更适合由老将带兵清查弊病。”
“相比之下,辽东就更适合新人得多了。至多就是倭国有从旁觊觎之心,北边的靺鞨为图生存时而南下。可相比我方戍防,这两方的实力都还远不够看,只需定期袭扰,剪除祸患而已。”
“您看,我方的出兵演武,就像……”李清月指了指道旁的灌木,“就像是修剪新芽一般。”
“好一个修剪新芽!”英国公朗声一笑,“我喜欢小将军的这个比喻!”
他又看了眼自己的长孙,越发觉得他和公主的气势也差了太多,当即接道:“那么倘若小将军不觉得多带个人往边地麻烦的话,元月旬假结束,我便向陛下提请此事!”
李清月答道:“英国公说笑了。这有什么麻烦的。”
把脑子不好使的纨绔子弟送去辽东改造,在李清月看来大有可为。
奈何李旭轮的年纪太小,不适合这么早就参与进来。
但,今年二十七岁的李敬业可不能算是个孩子了,肯定是能扛住这等磨砺的!
总得先拿出个改造的标杆,往后才好继续扩展队伍啊……
李勣浑然不觉李清月背后的算盘,只觉安定公主果然是个可靠之人:“好,就这么说定了!”
……
不知为何,李敬业忽然感觉后背一凉。
作者有话要说
李敬业=徐敬业(李勣原本姓徐,防止有人忘记了)
阿菟:到了我的辽东你还想翻身?(大魔王的微笑)
晚上九点见
虽说好像确实是不怕了吧,但……
“这个姐弟相处的方式当真没什么问题吗?”
李治眼看着李旭轮在三两句间就被李清月重新给哄了过去,又止住了眼泪,有点怀疑自己的这个幼子若是将来被人卖了,是不是还要帮别人数钱。
贤儿好歹还得是当真见到了好处,才会将自己的亲近给表现得很明显呢。旭轮却真是太容易被说动了。
相比之下,果然还是安定最像他与皇后,在将人耍得团团转这方面,简直像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能有什么问题?弟弟不怕姐姐了,总归是件好事吧。”武媚娘答道。
李治:“……”
他努力将自己想控诉皇后过于偏心的话给吞咽了回去,转而说道:“我不是在说弟弟怕姐姐的问题,我是在担心,旭轮会不会当真想着往辽东跑。”
李治想想方才小儿子那一句哭嚎,就觉得有点头大。
李旭轮虽然不算是个过于莽撞的性格,但他毕竟年纪还小,很容易想一出就是一出。
他思虑道:“就他这么点的身高,想要把自己偷偷藏进阿菟的行李里,应该也不是一件难事。”
这猜测,让人更觉忧虑了。
万一李旭轮真凭借着这份优势,登上了前往辽东的航船,要想再追回来,大概就跟安定当年往青州跑的情况一般,有些艰难了。
结果转头一看,皇后对此显然没有太多的危机意识。
李治扶额,“媚娘是否也过于心宽了些。”
“可我看,这是陛下能想得出来的办法,不是旭轮能想得出来的。”武媚娘轻笑了一声,点评道。
别看旭轮嚷嚷着想要去辽东,但他到底能有多少行动力,她这个做母亲的很清楚。
所以眼下闹腾归闹腾,武媚娘是一点都不担心真的闹出“公主拐带皇子远赴边地”的大事。
李旭轮他就没这个胆子!
“……我也做不出的情况。
“当然,”武媚娘抿唇一笑,“陛下是个稳重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李治的错觉,他总觉得这个稳重二字听起来有些奇怪。
可还没等他从中品出点什么意思,就见武媚娘又朝着那姐弟互动的方向看了一眼,接着说道:“您就当,这是阿菟先在两个弟弟面前树立威严,往后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