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觉得老师简直不要太适合这个位置!
若说慧眼识人,将其放在合适的职务上,果然还是要看阿娘的。
“……?”眼见她是这个反应,武媚娘都不由卡壳了一下,“你这么激动干嘛?又不是让你去百济旧土。”
李清月赶紧乖乖站好,将手背在了身后,收起了那个有点放飞过头的表情,“我只是觉得,阿娘这是在致力于人尽其才,所以高兴得有点忘形了。”
武媚娘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问出了个关键的问题。“可刘仁轨一走,你之后的课业怎么办?”
她是不可能允许女儿跟着去百济上课的。
李清月倒是答复得很果断:“这个无妨呀,需要老师单独讲授的书都已差不多看完了,若我有什么问题想问,到时候写信去问好了。虽说路途遥远了些,送信不便,但我要是真有什么十万火急的问题,何必非要求教于老师,直接问阿娘就行了。”
武媚娘:“……”
就她嘴甜。
她想了想,最终还是不打算变更自己的想法,“行吧,那么此事就这样敲定了,明日我就向陛下推荐你老师。”
只希望刘仁轨,能在这个职位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也莫要辜负她和阿菟的期望。
“你先接着忙你的吧,我回去歇着了。”
但武媚娘拂袖起身,刚走出两步,又不免狐疑地回头,朝着已转回去继续奋笔疾书的女儿看去,在眼中闪过了一缕沉思。
阿菟帮刘仁轨答应得这么痛快,其中真没什么不对劲?
但这疑虑也不过一闪而过。
她揉了揉额角,觉得大约是她最近忙碌太多,才不免想多了。
毕竟,那确实是一个最适合刘仁轨的位置……
作者有话要说
阿武啊,你……(狗头)(狗头)(狗头)
1从唐初到唐末的耕作方式发展,其实就是《齐民要术》(北魏)到《四时纂要》(唐末)。可以推断出,冬小麦在八月种植,是唐代农民总结的规律。而大面积开始关中推行冬小麦种植,根据小麦加工工具的争夺记载,大概率就是李治在位期间。所以这个时期可以两年三熟套种。
2唐代小麦的价格比粟低一点,大概率是小麦亩产比粟高,这里按照1.3石/亩来算的,实际上平均是1,粟稍微低于1,汉中气候比关中好,加上田地很久没好好耕作了,产量会高。
(唐代的石是汉代的石的两倍多,所以不要带入上一本的数值!!)
小麦的物价在660年前后,按照地方不同不太一样,比如杭州是一斗11钱,均价大概在一斗5钱,一石50钱(粟),小麦会低一点,我按30算的,实际上在唐后期这个差距被拉更大了,甚至到两倍的地步。一丈的绢是100钱。
3唐初无酒禁。乾元元年,京师酒贵,肃宗以禀食方屈,乃禁京城酤酒,期以麦熟如初。(酒禁是从唐肃宗这个时候才开始的)
《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原料基本上是小麦。
明天早上九点见。
在那出献俘大会结束后的第二日,李清月就开始提笔写信。
头一件事,就是去信给唐璿。
先前她要忙着往长安跑一趟,顾不上那头,加上前后脚送信梁州,多少显得她居心不良,如今她手头还有另外一批人手可用,就可以去联系他了。
显庆三年入蜀中之时,她便遗憾于偌大一片汉中宝地,昔年能作为汉室发家之地,如今却被梁王李忠在任上荒废。
以至于地广人稀,百姓不以耕作为生。
现如今唐璿为梁州刺史,刺史又有掌兵之权,对于地方豪强的威慑力比之前大得多,也就意味着——
他有不少事情能开始做了。
恰好眼下还是冬日,诸多筹备事项正好是展开的时候。
之前唐璿调任梁州户曹的时候,是显庆三年的九月。
在此地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并没有只是在当个寻常的户曹,加上收集梁王李忠行巫蛊之事的罪证。
他一面如李清月所说,提早一步借助户曹的职务熟悉梁州人口和事务,另一面则自己弄了块地,帮李清月测试一下在此地妥善发展种植的可行性。
“他还真如你所说,认真耕作了两年?”武媚娘斜靠在一旁的榻上,开口发问。
献俘大会的顺利举办,让她成功度过了协助执政的第一步。
此前紧绷的心神终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