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
下午。
各个偏远乡镇所建造的巨型椭圆形建筑,终于给好奇的乡镇居民展现出了它的用途。
在各位村长队长或者乡镇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乡里镇上的男女老少,所有人都拎着家当,搬进了那个建筑。
建筑是钢架结构,修建时,便是按照整个乡镇的常住人口数量为基础,以户口为单位,确保能将整个乡镇的人口安置起来。
家里有动物牲畜的,也在进行登记后,进行统一管理。
这一切说起来简单,但其中,也不乏有工作人员遇到了阻碍。
张晓丽就是其中一个。
张晓丽是黄义镇镇上的的一名普通干部,她的任务,就是配合黄义镇黄土村的村长,将黄土村的人全部迁移到镇上。
黄土村离镇上还有接近十公里的山路,还好,家家户户修路到家的政策早已落实,张晓丽骑电瓶车过去,也就二十来分钟。
她是早上七点出发的,到黄土村的时候,村长就在村口等她。
两人对接后,就开始给家家户户通知,以及做思想工作。
“对,国家说了,明天天上会下灰尘,这灰尘啊,对咱们身体有害,有害咱们的健康,所以国家特地给咱们修建了避难所,让咱们啊,先进去避一避!”
“免费的,不收钱!国家还给发粮食呢!”
“对对,大家都要去!我们也要搬进去的!”
“鸡鸭这些,咱们登记一下,后面有人来收走,之后啊国家都会照价赔偿给大家的!”
“乡亲们放心,咱们是代表国家来的,怎么可能会骗你们呢?”
黄土村只有十三户人家,年轻人都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
等村长把家家户户的老人叫出来,张晓丽和大家说明情况后,也回答了大家的疑惑。
有老人还是不知道该不该听她的,就给儿子女儿或者孙子打去了电话。
巧了,这个时间也刚好是国家公布消息的时候。
对方一接到电话,知道了这边国家的安排,就连忙让老人赶紧跟去镇上,别独自留在家里。
其实,儿孙们在外地,几乎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与工作,他们中有的也想把老人接过去住,但老人们一个不愿离开故土,另一个也怕拖累孩子,所以不愿意去。
儿孙们有自己的生活,大多过年时才会回老家。
老人们除了不听儿孙们让他们搬去一起住的话。
其余的,都听。
所以,当即就纷纷回家收拾家用去了。
只有一个人没动。
那人便是村里姓孙的一个老奶奶。
孙奶奶是年少时嫁到黄土村的人,她的丈夫儿女在一场意外中都离世了,是村里的孤寡老人。
张晓丽一直都是负责黄土村的慰问工作,对孙奶奶很是熟悉。
“孙奶奶,我去帮您收拾东西吧!”
“不用麻烦了,我不去。”老人颤颤巍巍,话语却坚决无比。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反正我老婆子也活够了,我不走。”
张晓丽和老村长轮流劝说,却根本劝不动。
孙奶奶的态度很是坚决。
甚至,她还直接回家,关上了大门。
无论张晓丽说什么,也不开。
最终,张晓丽还是被村长拉走了。
“算了,这人啊,死犟,没人能劝动她。”
就像当年她的丈夫孩子去世后,她娘家人想让她回家再嫁,却都被她轰走了......
她说不嫁,就真的没有再嫁。
现在她说不走,也是真的不会走的......
张晓丽也明白。
况且,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她去安排,她也不能一直把时间用在一个人身上。
最后,张晓丽在门口放了一包自己随身携带的口罩。
那是国家昨儿发给他们的,让他们务必要随身携带。
“孙奶奶,这是口罩,您在家里一定要把门和窗户关好,最好不要出门,出门的话一定要戴口罩,不要把灰尘吸进去了。”
在张晓丽与黄土村的人离开之后,孙奶奶悄悄打开门,弯腰捡起地上的口罩。
目送他们远去。
嘴里喃喃:“我老婆子,本来也没几天好活了,就不麻烦了......”
在屋里的桌上,一张检查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