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和绵竹相关的消息,齐周当即和李儒商定,在他们和刘焉告辞离开之后,顺路经过绵竹,再小心地探查确认一番。
这个离开稍显仓促了些,让做出了火焚州牧府库举动的赵韪心中大定。若不是因为这一把火,只怕他们离开的时候就会带上人质了。现在则要先迟疑一番。可惜赵韪并没有真要背叛刘焉的意思,他们往绵竹的这一行绝不可能拿到实质的证据。在齐周和李儒等人途径绵竹董扶故里的时候,他们便发觉,此地也在前日起了火,将其中的一应手稿文书都给烧了个干净。这也正是赵韪的目的。没有了印证的途径,反而恰恰证明了其中有不妥之处。董扶是跟随刘焉入蜀的重要臣子之一,和刘焉在提出重启州牧制度后选择益州这个地方,必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占卜之上的本事在绵竹也有些名头。将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来考虑……齐周心中大惊。这么一看,那刘焉恐怕并不只是想要做个益州牧而已!而倘若他还心有大志,仅是在想到了北面的威胁之下,才将相关的线索都给销毁藏匿起依然是一个莫大的威胁。再想想益州的资源与特殊的地形条件,那刘益州若是想要在乔侯对峙于袁绍的时候捅长安一刀,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若是他们早一些知道这个消息就好了。现在大将军的敕封宣读完毕,已没有了后悔的余地。在此时做什么反复的举动,反倒是要让长安朝廷显得何其可笑。“早一点知道也没有用,”李儒在旁泼冷水说道,“你若是早些知道了,这个圣旨难道就能不宣读?”“以蜀地的地形,我等若是想要中止宣诏,直接返回长安去,恐怕在半道上就被刘焉给拦下,我们的小命却要丢在这里。”齐周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李儒回他:“别犹豫了,我们得在刘焉发现我们将这两把火联系在一起、得知了他的企图之前,尽快回返长安,将消息告知于陛下。”齐周觉得李儒这人也是个人才,能将赶快跑路这种话说得这般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可眼下这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这好像还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连忙摆出了一副在绵竹采购了几样东西后,就马不停蹄赶回长安的样子。在刘焉终于收到董扶故里被烧的消息,直觉其中太过凑巧的时候,齐周早已经带人进入巴郡了。他这时候再要追,去确认一些东西,也已经不可能追得上。齐周更是在汉中境内让人加快了脚步,直到穿过斜谷道,见到了接应他们的队伍,他才终于觉得自己松了一口气。身在此地,那种随时有人要从后面追击上来的状态,终于在此时消失了。但现在还不是他可以休息的时候。他人还没到长安,已让人先一步朝着天子送去了求见的急函。这让他可以前脚踩进长安城,后脚就收到刘虞批准他觐见的消息。刘虞还有些不明就里,便见宣称有要事禀告的齐周在殿中跪了下来。他惊了一跳,连忙问道:“你这是做什么?”只见齐周面露急色,回道:“陛下!那刘焉他有不臣之心啊,这大将军的位置实不该给他!”赵韪总算还不太笨,在尝试做出行动之前,他还寻了刘璋一趟。可即使在他旁敲侧击的问询中,刘璋并未告诉他,自己会有被父亲送去长安为质的可能,赵韪还是有些不妙的预感。谁让刘璋对他说,那两位使者曾经跟他提起过两件事。其一就是荆州牧刘表之子刘琦来到了长安,在长安朝廷中担任起了太仆的职务,也就是当年袁基所担任的位置。九卿之中的太仆负责车马,但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负责天子出行的仪仗。这是个相对来说闲散的职务。在刘虞过于简朴的生活中,他是没有进行什么仪仗出行的机会的。也便是给宗室子弟安排了个名位不低,但没有太多麻烦的职位,无疑是在表现长安朝廷对宗室的态度。这话当然是李儒而不是齐周说的。但齐周并未觉得此话之中有什么问题。这话正是在通过陛下对荆州方向的态度来表明,只要益州牧在他们进攻袁绍和公孙瓒期间也能拿出这样的表现,他们也同样是可以和睦相处互助共赢的。还得算是在给刘虞刷形象分。李儒提到的第二件事则是——兖州牧曹操的儿子曹丕早在去年就已经到了乐平书院,在乐平书院中就读。这句话被李儒拿在明面上来说有两种意思。其一就是,别看曹操的兖州牧是通过邺城朝廷来得到委任的,实际上他稳定兖州,依靠的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