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下,便见一队残兵败将从南面而来。
打眼一看,竟是本该与他们会合的张济。身在段煨队伍之中的董白,前几日才与张济在蓝田谷分开,此时再见张济,只觉看到的像是另一个人。在他的脖颈上有一道以不知是棍棒还是长枪的钝端所形成的打击痕迹,让人不得不怀疑他遭到的攻击若是再重上一些,他还能不能平安,给他造成这一击的不是别人,正是阎行。阎行伏击于霸水打了张济一个措手不及,也让张济大为感慨,此人倒当真是凉州悍将之中的后浪。以至于他最后只带着百余骑兵仓皇奔走。可此时显然不是称赞对方的时候。张济带兵来袭且损兵折将的消息,早已经被阎行急报于长安城,比起张济逃往段煨处的速度也不差多少。没等段煨来得及退兵,李傕已经调动起了长安城的兵将朝着段煨攻来。段煨擅自从本该驻守的郿坞来袭,完全可以打成谋逆的举动,李傕这调兵应战堪称堂堂正正,就连兵力上,也必定是段煨吃亏。在仓促整军应战之下,段煨难以度过渭水河桥,便被迫滞留在北岸。眼见四面旷野之中的交战,在李傕能自长安增兵的情况下,对他越发不利,他当机立断选择退守兰池。或者说是池阳县。昔年秦始皇在此地修建有兰池宫,汉时在兰池陂南同样兴修此宫,又在兰池以北立县。这里也是董卓给他的母亲选择的封地。董白曾经跟随曾祖母前来过此地,对这里尚算熟悉。但无论是她还是段煨都知道,退守城关绝非长久之策。倘若不能找到反转舆论,进而增兵反击李傕的契机,他们就算是据城而守,也迟早要被李傕给围死。毕竟池阳可不像是段煨先前驻扎的郿坞,存有足够支撑数年的存粮。这么一比较,作为进攻一方的李傕就要心情愉快太多了。“我合该谢谢先生的,若非文和先生建议将阎彦明安排南下盯梢张济的队伍,又哪里会发现这家伙竟然会和段煨联手,忽然进攻长安。此人大难不死又如何!我必让他和段煨一起死在池阳!”李傕朝着左右问道:“可看到文和先生了?请他速来见我。”如此靠谱的贾诩必定能给他提出一个迅速击破池阳的方法。然而一炷香后他却见到下属一头冷汗地冲了过来,回道:“贾先生并不在他平日里做事的地方。”若只是如此倒也无妨。长安城这么大,想要到周围走一走,也该算是人之常情。可他紧跟着就听到下属说道:“我等听说先生今日去见了董卓亲属,担心事情有变,连忙找了过去,发现——”“渭阳君和池阳君等人也不见了!”在原本的历史上,郿坞乃是董卓给自己选择的颐养天年之地,在郿县旁单独建造出的一座高七丈的小城,不过在如今,这里之所以被叫做坞只是因为——董卓为了防止遭到自凉州方向前来的入侵,加固了郿县的守备和墙高而已,又在县中加设了数座瞭望塔,自小城以西看来,分明是坞堡的形制。内圈的瞭望塔上同时配备着的正是守城的弓箭手,相当于存在着两圈城墙的戍守。这便是被董卓寄予厚望的西面屏障!距离长安二百多里的距离,恰好便于了军粮的送达,也足以让郿坞被人攻破后,可以给长安设防预留下足够的时间门。若自益州方向兵出斜谷道抵达关中,便是五丈原,与郿县距离二十里,又间门隔渭水相望。县北箭括岭上双峰对峙,山有两岐,故名岐山。在引渭水护城后,此地更可算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郿坞内的守军与城外来袭的敌军之间门没有形成这样明显的数量差异!李应樊稠等人从郿坞调拨走了五千兵卒。为从长安将董卓从李傕的掌控之中救援出来,段煨又从此地调走了三千余人。剩下的就只有三千了。虽然关中地界上随着段煨的屯田治理,陆续聚拢了一部分人口,在郿县县城之中还有万余县民。但这些县民中能引入城防戍守的,至多不过千人上下,若数量过多,难免引起城防的混乱。然而他们今日的对手……这夏秋之交的午后,瞭望塔上的侦察兵差点靠着塔上打个瞌睡。毕竟他们这头的两万大军才离开郿县不算太久,斜谷道又其实不是个容易进军之地,会迎来敌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又有陈仓那头作为前哨驻防之地,若出现了什么特殊的情况,该当会有消息送过来的。可也正是在此时,他忽然听到了一阵声音。他陡然惊醒过来凝神听去,这声音有如夏日滚雷迫近而来,还正在加剧,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