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李傕能否取胜,起码就眼下的局面来说,他已经成功取代了董卓,成为了长安城里坐上头把交椅的角色。
从遵照天子诏书和替董卓做决断两个角度说服的手下,都簇拥在他的身边,让他此刻得以在董卓面前,一改先前奴颜婢膝的说话方式。对他的这个我不能用好的凉州奇才,是在说贾文和还是在说你自己?”李傕脚步一顿。董卓这个在此时并未因为下属的背叛而恼怒的语气,很难不让他想到当年。昔年的董卓也是在危局中保持着这种状态的。可当他回头看去的时候,看到的分明还是个人在暮年、锐气已失的“老者”。“相国不必在此时挑拨离间门,您在此地好生休整就是。”李傕话说到此,立时拂袖离去。这种面对董卓便时刻有如阴影笼罩的错觉,令他哪怕此刻处在胜者的位置上,也有一种隐约的不安。但凡他现在能将董卓给铲除,他必定会毫不犹豫地下手。可惜……可惜还不行!好在当他从这座主殿内离开后,董卓已不必再出现在他的面前了,只需要对他严防死守便可。这层隐云又被拨开了。他朝着殿外的王允走去,说道:“多谢子师先生从陛下处要来这封血书,今日得手多有仰赖此物。”李傕从未有什么时候,能比今日更清晰地意识到手握大义之名的好处,也同样明白了,手中有几个“靠谱”的文官到底是一种什么表现。王允是如何说服刘协给出这道诏书的不重要,能让他依靠此物取胜才是要紧。听闻昔日曾有擅品评人物的名士,对王允给出过王佐之才的评价。李傕现在越看王允越觉得顺眼,更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迹象。王佐之才,好一个王佐!当然,更要紧的功劳还是在贾诩的身上。若不是贾诩提出的大方针,李傕觉得自己可能会选择直接召集部下和董卓相斗,可这样一来,损失就太大了。但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当他在此时朝着贾诩看去的时候,见他回头又朝着未央宫主殿的方向看了一眼,像是有些后悔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即便他在转回头来后,脸上的神情已经回复到了正常的从容姿态,李傕还是不由在心中生出了几分提防之意。可不能让贾诩后悔!夺权的事情做都已经做了,那就是没有回头余地的!别看王允目前与他达成了合作状态,李傕觉得更值得倚重的还是凉州人。他轻咳了一声,朝着王允问道:“我先去觐见陛下,请陛下移居未央主殿,让相国换个住处。”虽然不是人人都会知道此事,但李傕还是得让人看到一点自己的态度的。也意在提醒贾诩,他既是要以振兴家族为己任()?(),就别在此时还惦记着董卓了。
董卓他现在连自己住在何处都是身不由己的状态()?(),可没有这个助力于贾诩重建家族荣光的本事。
李傕说完了这句()?(),并未去看贾诩的反应?()_[(.)]???*?*??()?(),
也没想着这个觐见需要征得什么人的同意,径直迈步朝着偏殿走去,推门而入。
这举动里一如他先前想从小皇帝身上找优越感的样子。不过比起上一次,刘协对他所表现出的态度里,可算是多了几分信赖了。以李傕看来,显然刘协也知道,到底谁才能够让他脱离苦海。这年少的天子一改对他的警惕,目含殷切地朝着他看出什么何时诛杀董卓这样的话出有百害而无一利。好在刘协大概是被董卓给挟制久了,便并未再多出声,当即就要跟着李傕往外走去。但他刚走几步就听到贾诩喊了一句“且慢”。贾诩走上前去,将刘协衣摆上的布料撕下了一片,缠在了刘协的手臂上,直到看起来包裹得极其厚实,这才停手。对上李傕的目光,贾诩回道:“给外面看个态度。”李傕恍然大悟。今日随同他前来的人里,并不只是他的亲信。为了便于他快速掌握长安城,他以不同理由拉拢的两种人都带上了不少。还心向董卓的那些,他得让他们看到,董卓只是处在被软禁的状态,并没有被他犯上杀死。而为了天子而倒向他的,想看到的自然是陛下被救出董卓的魔掌。那么此时的刘协当然是越惨越好。可要知道,他写给李傕的那封血书,所用的当然不是他自己的血。董卓也知道对刘协这个天子不能竭泽而渔,平日里并未在饮食上苛待于他。那就只能造一造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