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亲眼见过乔琰如何将黑山贼收为己用的,再看眼前这场面,确实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其实比起黑山贼来说,羌人还要更难收服一些。黑山贼归根到底还是汉人,只是因为光和六年和七年的种种灾情,才落到了被逼上太行山的地步。所以在他们能从乐平得到生存支持后,便会选择倒向于她,在她的麾下任职做事。可百年羌乱后打破的秩序,却需要一段更加长久的时间来进行修复。好在如今已经渐渐走上正轨了。赵云的脸上也不免闪过了一丝笑容,回道:“君侯会得偿所愿的。”乔琰闻言,并未再多说什么,要让羌人在限定时间内达到融入并州军之类的话,只是驻足在了田垄的一角,看着面前的油菜。这种在现代也不乏一见的油菜,还有个别名叫做寒菜,可以取代那个更加拗口的芸薹之名,寒菜二字也足以清楚地说明了此物的生长特质。西北之地的严寒并不影响到它的冬耕生长,也难怪会在随着丝绸之路传入北方后,在此地快速生根发芽。在乔琰所推广执行的耕作之法中,这一茬油菜按照摘掉顶心的方式进行过处理,使得朝着四周生长的枝叶变得更加繁盛,经由这样处理过的油菜所产生的菜籽,也自然要比之前更多。而比起同样种植在凉州地界上的胡麻,油菜的出油效率也要更高。这意味着她又能到手一批油。不过乔琰对这两种油有不同的安排。胡麻油因其干性油的特征取代了南方的油桐出油,投入到了防水布和防水纸的制作中,油菜籽的油,在当前最合适做的一种是食用油,一种是——“将这些菜籽收获之后,榨出来的油制成灯油,送去并州,供给书院所用。多余的倾销给并州民众,换得的收益计入武威郡田屯的账上。”在如今这时代,蜡烛的成本可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用不起的,这种时候就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随着郑玄和其弟子的到达,整个乐平书院内学子的年龄其实是增加了不少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让他们加一点班,乔琰怎么想都觉得不划算。尤其是在这种分秒必争,急缺文吏投入到使用中的情况下。顶多就是考虑到古代的近视,并没有对应的眼镜可以弥补,所以限制了夜间灯油的使用时间而已。算起来这灯油能对书院免费供给,已可以算是格外优渥的待遇。她心中正思忖着此事,忽然留意到有一道目光在朝着她看过来。然而等她循着那道视线看过去,又见对方将脸欲盖弥彰地转了过去,已在对着面前的羌人讲解油菜籽采摘工具的使用,以及按照采摘斤两计算对应贡献的规则。这表现活像是刚才在打量她的人并不是自己一样。乔琰饶有兴致地往那头走了几步,在一旁听起了她说话。让她有些意外的是,这身着外语办制服的羌女说汉话的语调,比起其他人来说,俨然要更倾向于汉人的表达方式。她几乎已经彻底将北方羌语中没有音调的特征给克服了。顶多就是多以常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取代了复杂的句式而已。因为她所掌握的词汇量确实不够。比起乔琰先前入耳的那些声音,这位汉语的初学者好像表现得格外优秀。能以这种简化的方式进行表述,本身就是一种动脑子的表现。“你之前学过汉话吗?()?()”乔琰开口问道,打断了她与人介绍规则的话中。
被乔琰留意到的人正是迷唐。意识到自己看人的时间太长,引起了乔琰的注意,已经让她颇为紧张,所以她此刻只是凭借着这几个月间练出。现在听到乔琰朝着她发问,她更是有种不知道要将手脚往何处放的感觉。她只能努力告诉自己,在此地的见闻已经足够让她确信,乔琰这位并州牧并不吃人,反而要比其他汉人领袖或者官员,对她们羌人的偏见更少。在她这里的评判标准,其实只有一条——是敌人还是朋友。比起畏惧,迷唐对乔琰的想法也要更倾向于敬佩。只因这一个冬天下来,羌人在移居湟中后,并不只是得到了安全越冬的环境,还在手中都积攒了些钱财。而在乔琰所管辖的凉州地界上,这笔钱是能买到对应的货物的。财货的累积也最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归心之念。怀揣着这种心态,迷唐连忙正了正脸色,回道:“没有学过,十二月开始学的。我从参狼羌来,之前没跟汉人打过交道。()?()”乔琰端详着她的神情,听得出谎。塞上风雪让面前的这位羌人姑娘在肤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