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孙。
一个是上任太尉乔玄之孙,也是陛下亲自加封的乐平侯。这样的两个人联袂出现,但凡年纪再年长些,又若是再有官职在身的话,便只怕是许劭不得不评点之人了。但现在嘛,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滑稽之感。不过人都是有些看乐子的恶趣味的,总归这些人都挺想知道,这两个孩子为了让自己得到许子将的看重与评点,都拿出了什么东西来。因杨修交得晚些,便正好压在了上面,许劭先看的就是这一份。刚看了两行他便笑了出来。“此子通权达变之能当真有些意思,诸位猜猜他写了何物?”许劭本就是在自问自答,也没等陈琳等人回复,他便继续说了下去,“他将自己和祖父的问答相对给记录了数条,这答复里颇有童趣,又自有些想法。此子聪慧啊,这下头已有了太尉的点评,不足之处已然列出,我便是再有什么可堪评述之言,也着实不必在此时说出来了。”“小子捷对,好得很。”他将杨修的问答集选给搁置在了一边,拿起了乔琰的一份。他本以为两人相差不过一岁,也都有神童之名,想来应当差别也不至过大才对,可当他拿起乔琰递交进来的绢帛书后,便神情一怔。这不是杨修那种取巧方式的写法,而是正儿八经的策论。他越读到后头越觉心惊,下意识便已拍案而起,见其余人朝着他看过道:“元长、公节、孔璋……请速与我一观此书。”——杨修觉得自己已经数了第八轮时间了,那鼎中观大门还是紧闭着,就仿佛他们投入了两封书帛后,就有若石沉大海一般,根本没有得到观中之人的回应。他甚至觉得周遭之人看向他的目光也带上了戏谑之意。偏偏乔琰还老神在在地立在那里,让他想要甩袖离去的想法又给收了回去。也正是在他的耐心将要告罄之时,这鼎中观的大门忽然开了一条缝隙,而后被门后一个中年文士给打开了。此人踱步而出,手中并未持有任何东西,只是在行出数步到了他们面前后,朝着杨修拱手作了个礼。他开口说道:“恭喜杨小郎君,子将先生给小郎君的评价是——捷对之才,胆魄可嘉。”杨修心头一跳。这虽然只能算是一条中肯的评价,可这条评价对现年还不满十岁的他的是他杨修是个才思敏捷之辈,但也只能算是敏捷应对罢了,现在因为他年纪小,所以给了他一个胆魄可嘉的评价。但这句评价的意义绝并不只是如此。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潜规则。九岁的杨修敢以这种方式先从许劭这里得到一条评价,那么等到他成年之后便可以再行去找许劭更换掉这个幼年的评价,而不必如其他人一般,为求得一条点评而苦等多时。这就算是已经有了个和许劭搭话的由头了!比起他祖父直接被许劭给拒绝了拉拢的情况,怎么看还是他更胜一筹嘛。他脸上露出了个有些孩子气的笑容,可还不等他转向乔琰显摆,就已经看到了那中年文士转向了乔琰。因他表露出的笑意更显温和真切,杨修陡然生出了几分不妙的预感。果然下一刻他便见这中年文士朝着乔琰拱手作礼说道:“恭喜乔侯,子将先生给乔侯的评价是——”“丹墀对策士,雏凤有清声。”别说刘宏没想到在洛阳会出现这样的一幕,由此生出了兴趣,就连乔琰都没想到,她本是打算往那灵台一行,见见大汉的天文官方机构的——这也算是因她曾经引用过的汉末天文学说而生出的兴趣,非要说起是往大汉祭祀之地为祖父祈福。却没想到会在路上被杨修给拦住。现在的杨修又不是后来那个屡次揣度曹操想法,甚至留下了那个鸡肋解释的杨修杨德祖。生于公元175年的杨修若是按照周岁计年,也就只有九岁而已。他比乔琰还小一岁!他何止是尚不曾有德祖这个在及冠之时才会有的字,更在这小儿垂髫之年还束着总角双髻,顶着个观音兜风帽,也不过是因为出自弘农杨氏,在上衣下裳的衣着上更酷似少年郎而非稚子,又在急步朝她走来的时候脚下现出的那双照玉歧头履也颇显富贵之态而已。仅此而已。在他上来便自报家门后,乔琰的唇角微微一抽。此前见到还只有二十多岁的刘备之时,乔琰便已不免有种奇怪的时间混乱感,在见到只有九岁的杨修之时,这种感觉尤甚。想想他后来因牵扯进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战中,最后落了个被扣上罪名处死的结果,多可从中窥见,其人在行事作风的确少了些收敛。当然,源自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两方士族势力的家世支撑,就连卞夫人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