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佛子点灯。
便是在年节前向佛子祈愿,求得三盏灯。
第一盏赠亲人,谢其教养之恩,佑其平安健康。
第二盏赠爱人,谢其交付真心,愿其长乐无忧。
第三盏赠友人,谢其长伴左右,望其心想事成。
三盏灯要连求三日,日日诚心。
顺序不能乱,每一盏灯看着都相同,但诚心祈求之人必能分辨自己的心意。
“给自己也点三盏吧我的佛子。”谢千澜拿着一本书靠在阁楼床边。
年节将近,上香祈福者众多,十僧已分散至各殿,为百姓解签散忧。
阁楼里就只有谢千澜和谢无昭两人。
谢无昭走到他身边,“从前不知你这么爱读书。”
谢千澜没好气,“你当我愿意?你们那小月子每天盯着我,还要我背诵默写!背不出来抄三遍!”
谢无昭失笑,“是她的作风。”
他走到阁楼另一侧,那一面墙被烛光照得明亮,阶梯式的桌台上摆满了粗圆的白烛。
每一盏都代表着曾在古蔺寺圆寂的高僧。
每一位都曾在古蔺寺为百姓念经祈福了一生,曾在人们迷茫急躁时,点拨迷惘,为其静心平气。
谢无昭拿过一支粗圆蜡,点燃后置于写满经文的灯笼里。
灯笼四方,上窄下宽,整体有人小臂那么长,造型很特别。
灯笼四面除了经文,边缘还有蝴蝶、花草点缀,看起来多了分活泼,不那般厚重。
合上灯笼后,四面被烛火照出淡淡的黄光,看起来温暖舒适。
谢无昭提着那盏灯走到谢千澜面前,递过去,回答他最开始那句话,“点了。”
谢千澜挑眉,小心翼翼的接过灯笼,看了又看,还小心翼翼伸手的去摸,“经文你写的?”
“嗯。”
谢千澜嘴角咧着,“不错不错,哥喜欢!有没有第二盏?哥帮你送!”
谢无昭点了第二盏灯,递给他,“送去宝和大殿。”
第二盏灯,赠苍生。
谢千澜不接,“无趣。”
谢无昭无奈,将灯放到莲花座后的台子上,“你要如何有趣?”
谢千澜看着窗外,“又下雪了。”
“每年年节前都有一场大雪,今年迟了不少。”
“倒是正好,等雪停他们不得玩疯了,我看月姑娘爱下雪得很,在雪停之前给她吧。”
阁楼内久久没有声音。
谢千澜等了一会,扭头看向一直站在原地未动的自家弟弟,“一盏灯而已,她也是苍生之一。”
谢无昭嘴角勉强的扬了扬,“她可算不得苍生。”
“不管她身份如何,在我看来,她就是个爱玩爱闹的小姑娘,看着不着调,心地却极好。跟她在一起,又开心又窝心,谁对她动心我都不奇怪。”
月拂泠的事也没瞒着,到处都是那神女灵鹿的传言。月拂泠还特意带了图给他解释,谢千澜不知道也得知道。
谢无昭看着窗外的鹅毛大雪,声音如同藏在漫天大雪里飘来,让人听不真切,“我不曾。”
谢千澜心底微疼,“你自小就心怀苍生,会救受伤的鸟,会喂无主的猫,可对人的感情却无比淡漠。其实我看到你看月姑娘的眼神,我心里还松了口气。”
谢无昭勾了勾唇,“怕什么?”
“苍生,除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川河流,占据苍生最多的,是人。可若你发现人并不值得你如此,我怕你心生……”
谢千澜摇摇头,“是我想太多了。”
越是纯净之人,便越是见不得世间污浊。
他怕他这个弟弟,有一天钻了牛角尖,觉得这苍生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由此坠了恶,他都不知该怎么办。
谢无昭垂着眼,没说话。
谢千澜看着他低垂的眼睫,说道:“你是佛子,也是谢无昭,也是我亲弟弟。若是月姑娘在此,她还会告诉你,你还是风翊的丞相,是她在乎的好友。
阿昭,心生爱慕是人之常情,时间会消退那些求而不得,况且你又并非爱得死去活来,人这一生会喜欢很多人,只是你对人不感兴趣,所以有这般心情便显得特殊,事实上没什么,顺其自然便好。有些念头,越压越容易冒头。”
他上前一步,抱住谢无昭,“家人、爱人、朋友,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哥哥希望你开心,无论是佛子还是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