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美食修仙实录 > 123.征讨九州的娲帝霸拳

123.征讨九州的娲帝霸拳

娲皇氏的强猛,源自于人世之初特有的时代风情。

莫天歌所在的前世,即便是在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近代,地球各地还是有很多原始部落的存在。

正是这些部落的存在,让后世的学者,有了一些理论与案例的依据,去窥探,并且反推那遥远的人世之初时代。

一个个部落散居于大地之上,以石器,骨器,木器,以及偶尔发现的一些露天矿藏为生产工具,进行着原始而又朴素的刀耕火种时代。

那是一个愚昧而落后的时代,但也是一个空前残酷的时代。

大自然从不仁慈,潜藏着数之不清的灾厄,即便偶有一丝馈赠,也暗藏着风险。

即便是树上甜美多汁的野果,也可能因为腐坏变质,或者里面有虫子,又或者部落成员肠胃先天不好,导致出现伤病,继而造成减员。

残酷的,不仅仅是大自然,还有那些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物,甚至是人类本身。

在那结绳记事的年代,别说文字,甚至连语言,都处于极端落后与愚昧的状态,有时候,很多部落所谓的“语言”,只是这个部落的成员,以约定成俗的方式,对某种事物的配上了特定的叫声而已。

一些部落的语言,也是是这样的,低吼一声是打招呼,低吼两声是表示天气很热,低吼三声是邀请对面一起去打野战。

除非天然就隔得很近,或者本身就是一个部落分裂出来的,不然部落与部落之间,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旦有部落,在迁徙与狩猎途中遇到别的部落,几乎不存在交流的可能性,争斗与厮杀的可能性近乎唯一的选择。

在那个时代,“人类”的物种概念尚未建立,自身部落便是世界,除此之外的一切生物,皆是需要抵御与猎杀的野兽,即便那野兽是和自己同一个物种的。

这种蛮荒而古朴的认知,持续了很久很久,到春秋战国时期,也还有一些痕迹残留,区分着国人与野人。

而在2020年的地球,也还存在着一只特殊的原始部落,这是一只人类迁徙的史前部落,遇到了地壳运动,部落生存的那一块地,直接变成了岛,然后整个部落,就世世代代生活在那个岛上,至今依旧保持着史前部落的生活。

地球有很多科学家和学者对此感兴趣,但他们只要踏足岛屿,便会被当做野兽,遭到那个部落无由来的攻击与猎杀,而现在那个史前部落,已经被当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明,予以保护了起来,禁止游客参观。

正是有着这些案例,再回过头去看,在那个“人类”这个物种概念都尚未建立的时代,娲皇氏是如何让各个部落臣服,而后成为诸侯共主的呢?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一个字,打!

在那个连文字与语言都还没完善的时代中,只有战争带来的生与死,是人类这个物种天然就能明白的基因语言。

根据现有资料去看,在三皇五帝未诞的时代中,已经隐隐有了“九州”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只可能源自于娲皇氏的时代!

古之九州,没有今天炎黄疆域大,约莫也就一半左右吧,甚至因为古之九州概念的不完善,完全可以再缩减一些,视作三分之一的炎黄疆域,这也是好几个省了。

在刀耕火种,语言和文字都还没完善,基本交通主要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中,娲皇氏已经横扫三分之一的炎黄,威压各个部落,自身成为天下共主,这是什么概念?

在普通人看来,女娲乃补天的温柔女神。

但在对此有一些研究的专业人士,女娲可是手提两把西瓜刀,就敢从南天门一路砍到紫霄宫去,沿途人挡杀人,神挡杀神,彪悍到一塌糊涂的最强女武神。

这就是炎黄最古之王!

而其历史功绩,也因此而建。

散居于各方,互视为野兽,自身也和野兽没什么区别的部落,在娲皇氏的铁拳统御之下,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接触,那名为“人类”的物种整体性概念,因此而萌芽。

最起码,那些部落也知道,那些能和自己两脚站立的生物,是也许可以沟通交流的同一种生物,和其他那些趴在地上四脚走,只能狩猎与抵御的野兽,不是同一个类别。

女娲造人,是神话,但也不是神话,而是一个铭刻在涛涛历史长河中,让“人类”这个物种概念得以诞生的政治事件。

人类的好奇心,是始终存在的,面对很多事情,总会忍不住多问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人类会从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