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美食修仙实录 > 66.鬼神震动,天下惊怖

66.鬼神震动,天下惊怖

确认了思路后,将纸甲型战斗厨师服,升级为青铜型战斗厨师服,只剩下具体的技术问题了。

镇子中便有铁匠,莫天歌直接把铜器战斗厨师服的基础制造,外包委托给他们了。

青铜器时代,之所以比铁器时代更早,很大程度是因为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更简单一些,即便是镇子中这些手艺一般般的铁匠,想要打造一些青铜器,也不是很难。

只是,莫天歌要制的这青铜器要求多了一些,所以镇中铁匠忙碌了许久,才将莫天歌所需的基础青铜组件做好了,送道莫天歌手中时,便是一片又一片的青铜片。

制甲,是一门高尖端的技术活,但也要看情况,既讲究美观与实用性才讲究技术,如果不那么讲究,弄几个铁板挂在身上,也可以算是一件甲胄了。

青铜片打孔,然后绳索穿起,一番捣鼓,一件简易型青铜甲便出炉了,甚是简陋,也谈不上美观,重量以及着装舒适感更是谈不上,不过这只是初胚,还不是完成品,莫天歌还需遵循前世所学的民俗学知识,将之祭炼一二。

青铜器辉煌时,约莫是在周朝,那个时候,青铜器中有一个大分类,唤作“礼器”,号称藏礼于器,这些青铜礼器涵盖了周朝祭祀,丧葬,宴饮,待宾,日常生活等等一切方面的礼节。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周礼二字,尽在青铜礼器之中,而巅峰的呈现,也是最初的源头,便是影响了炎黄文明许多年的九鼎祭。

三才之仪,六合之相,九州大礼铸一鼎,鼎镇八荒,耳足四方,内承天地而成一礼,世间万物皆有序,纳入鼎中大烹大祭之,如此方有呦呦鹿鸣,天下大争之气象。

孔子所言之周礼,其实指的就是这由夏而铸,传于殷商,光于周朝,涵盖社会各个环节的九鼎祭礼。

而这九鼎之礼,即便到了宋朝,也有人相信,那就是天下气运,王权象征的凝聚。

当然,作为历史中最有才的昏君,宋徽宗耗二十二万斤铜,自铸九鼎,因德不配位受天罚,导致九鼎祭彻绝于炎黄,那又是玄学中的另一桩公案了。

青铜礼器之巅的九鼎祭,不论文化亦或具体仪轨,莫天歌皆是知之甚详,毕竟在后世,那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但知道归知道,莫天歌也是有心无力,因为九鼎祭的工程量巨大到匪夷所思,莫天歌也只能采用其最基础的一部分概念,来祭炼这青铜战斗厨师服。

青铜器,与青铜礼器,这其实是两个概念,莫天歌此刻所做的,便是以礼祭甲。

首要做的,便是雕纹赋形。

青铜礼器之源,便源自于大禹收九州之金铁而铸九鼎,那是大禹在鼎之表面铭刻天下山川河岳之形,鬼神妖兽之貌,放于宫殿之外,任由旁人观看,彰显大夏之文治武勋。

为何能够彰显文治武功呢?很简单,那些鬼神妖兽,全部都是大禹老人家治水的时候,亲手干趴下的各路妖魔鬼怪,干趴之下后,他还要拍下这些妖魔鬼怪的照片,烙印于九鼎之中,摆在外面,不断告诉别人,这些家伙虽然看起来很凶邪威猛,但通通都被自己用拳头暴艹过,艹只能只能跪在地上嘤嘤叫唤的那种!

对于喜欢叫几百个扛着大斧头的肌肉猛男,在敌人部落不远处一脸狰狞进行“舞干戚”,也就是进行和平军事演习,让敌人只敢陪着笑,不敢不和平的大禹而言,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黄帝一家,代代皆是这种抡起斧头讲和平的猛男,当然,大禹比起黄帝,还是要差不少。

论猛男式装逼,黄帝才是天下无双之豪杰,后世帝王梦寐以求的泰山禅祭礼,便源自于黄帝一次不经意间的装逼。

这有些扯远了,而说回这青铜礼器,大禹这种猛男式的文治武勋彰显,为青铜礼器赋予了最初的玄学意义。

封禁鬼神之形于礼器中,役其形,劾其威,以其尸骸铸鼎,彰显那泼天的九州王权威严!

这般青铜礼器,彰显的是赤裸裸的力量与威严,甚至还带有一种蛮横凶狂的味道。

而殷商与大周继承了大夏之礼,却少了那种横扫九州的蛮横凶狂,而是多了几分艺术性的文雅。

青铜礼器皆有雕纹赋形,不再有夏朝那般直接,那曾经融于青铜礼器中的鬼神之形,简化为更具象征意义的兽纹,随后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龙凤纹,云雷纹等等简略的纹路。

这是一种进步,夏朝只是以鬼神之威而铸礼器,而到了商周,不只是鬼神,甚至连天地万物之象征意蕴,皆融于青铜之中,化作礼器,融入到人类的生活百态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