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美食修仙实录 > 61.那流淌于黑渊之中的光

61.那流淌于黑渊之中的光

莫天歌前世曾经在一个地方,见到过一种很奇特的民间信仰,唤作草头仙。

古老相传,某一年当地大旱,然后一位道士自远方而来,不忍见此凄景,便斩草为马,撒豆成兵,施展奇门遁甲之术召来力士,自远方运来粮食,随后便飘然远去。

渡过旱灾后,当地民众为感恩,便竖了一个草头仙的庙,供奉的就是那个道士所差遣的力士。

莫天歌对那个草头仙的信仰颇为感兴趣,也透过这点顺带去了解了一些相关的事。

斩草为马,撒豆成兵这般奇门遁甲之术,在道家中由来已久,有人说,这些东西是古代小说的吹嘘,也有人说其中包含着真实的道教玄学文化演变脉络,孰是孰非,当真难以辩解,即便是道家之人,也很难说得清这方面的事。

莫天歌那个时候花了一些时间去考究,倒是确认了斩草为马,撒豆成兵一类的奇门遁甲之术,的确是道家玄学文化的一部分,然后,再顺着这个脉络往前反推,倒是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

道教的跟脚源自于巫蛊,可谓先有巫,而后再有仙,而在历史中,斩草为马,撒豆成兵这般玄学神通,也可以在更古老的时代的墓葬文化中找到一些痕迹。

在商周的墓葬习俗中,讲究死后如生,所以便孕育了活人殉葬的陋习,希望把生前的一切都带入到死后。

但在这种陋习有时候也会面临着现实困境的挑战,奴隶,仆人甚至妃子,可以直接带进棺材里,但想要把那些拱卫自家武勋荣耀的武士,带进棺材里一起陪葬,那就有些困难了。

把武士带去陪葬,指不定便被仇敌砍到机会,冲上来砍到全家螺旋升天,到时候别说死后如生了,连棺材板都有可能被打爆了。

在这种困境下,最终在活人殉葬的习俗中,催生出了一些特殊的殉葬传统,武士割下头发或者指甲,放入陶俑一类的器物,伴随着主君一起葬下,视之为一种间接性的殉葬,死后也继续归于主君麾下,为主君征战阴间。

而秦始皇的兵马俑,其实就是这种习俗的集大成之作,这种习俗是否有效姑且不谈,但起码人们相信这是有效的,也相信那些归于幽冥的武士,能够依附于陶俑之中,继续为主角征战。

若无这般相信,秦始皇废那么大劲做什么。

这是时代的民俗脉络演化,而那些先秦方士本就沿着这般脉络而行,其中不乏借阴俑来行巫蛊之术的事,最终演变为道教的时候,也将这些融入到了道家的玄学文化之中,成为诸般奇门遁甲之术。

莫天歌虽然不是道教中人,也不曾授箓得功,更不曾拜过三清,但知晓这些发展脉络,想要重新复刻道家的斩草为马,撒豆成兵之术,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起码复刻更原始版的先秦巫蛊之术,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这纸人,本质便是一件造型特殊了一点的便携型阴俑,以阴德冥钞为引,召来幽鬼依附其中。

一旦披上纸人,便是请鬼上身,有倍增战力之妙。

莫天歌的手段也并不仅仅如此,这纸人阴俑,还融入了泰国佛教的一些法术,比方说古曼童之术。

正宗的古曼童,并不是借婴灵养小鬼,而是以泥塑木偶,汇聚四方精灵,滋养灵性而成的灵偶,可知祸福,晓生死,智慧渊深,有诸般手段。

这种正版古曼童的神通,甚至比一些神佛还要广大一些,堪比天使圣灵,但就是耗时间耗功夫,这么说吧,泰国佛教历史悠久,但遍数历史,正版古曼童可能不超过三个。

莫天歌自然没这个功夫去祭炼正版古曼童,所以还是沿着养小鬼的套路施展手段。

正版的古曼童是愿灵,小鬼版的古曼童是怨灵,但其中也有共同之处,比方说那冥冥中趋利避害的能力,莫天歌便是为纸人赋予了这一点,才有了王天元群妖中腾挪自如之妙。

有了阴德冥钞这般妙物,便犹如给干枯的河道注入了源泉,莫天歌前世身为民俗学者积累下来的知识,此刻都可以变现为力量了。

如果不是时间仓促,莫天歌还想融入东南亚道家的尸骨仙秘法,再融入西方正统撒旦教的九罪弥撒仪轨,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技艺进去,尽展毕生所学。

但即便如此,融合了先秦方士巫蛊之术,泰传佛教古曼童之术的佛道合一版黄巾力士型战斗厨师服,也已经颇有看头了,能够让王天元这个没有受过正经战斗训练的普通人,一瞬间成为一个在妖邪围攻中来去如风,炒菜炒到风生水起的强者厨师。

当然,王天元此刻的黑发渐渐变白,脸上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