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今日是怎么了,说话怎么夹枪带棒的,以往面对淑妃虽不至于是轻声细语,但也不似今日这般,淑妃说一句,他便怼一句的。
陆英在旁,默默地为淑妃掬了把同情之泪,但想到淑妃暗地里干得那些事儿,她又觉得自己是白白浪费了同情心。
“行了,小九也是朕的女儿,是公主,难道朕还能害了她不成?她当真所托非人,那丢的也是朕的脸面,朕难道还能随便将她嫁了?”
见淑妃喃喃地说不上话来,圣上缓了气,苦口婆心地说着。
“可是......”淑妃开口欲回话,圣上却抬了抬手打断了她。
“小九难得有个中意的郎君,你拦着她不许嫁,他日你有挑中的让她嫁了,她会听你的话了?难得有情人,你又何必棒打鸳鸯呢。”
淑妃突然愣住了,怔怔地看着上座的人,眼神暗淡下来。
“朕知道你记挂着二郎,这样吧,这次朕的寿辰,便让他回来一趟,你们母子也好好聚聚,如何?”
圣上这话,不止淑妃惊了,便是陆英听了,也好半晌回不过神来。
圣上为何突然间要让兴王回来?
据闻那日李集并未多说什么,所以圣上应该还不晓得自己这个亲儿子的所作所为,那么提出让他回来,应该只是顾念着淑妃的思子之情吧。
“谢圣上,多谢圣上。”淑妃大喜,冲着圣上连连磕头,再也不纠结九公主嫁予谁的问题了,那模样,反像是狠不得她赶紧嫁出去一般。
淑妃心满意足的走了,陆英却心事重重起来。
她从未与这个兴王李景兴打过交道,只从李景清两兄弟以及他拉拢李集和傅崇岳的手段而言,他决计是个有心机,有手段的。
只怕他这回来,有得折腾,他们的日子也没那么轻松了。
这日陆英正在殿内整理奏折,袁商从外头进来,道是钦天监的人来了,送来的正是为九公主与秦三郎挑定的大喜之日。
圣上看了一眼,转手递给了陆英:“这日子好,正在我寿辰的前两日,陆娘子,还是交给你吧,左右你也顺手了。”
陆英接过,应了一声,埋头看着上头的日子,掐指一算,也就一个多月了,为什么这么急呢。
不过如此也好,早些让他们成了亲,事情便成了定局,也不怕再出变故。
她小心地折好红纸放入了束袖中,一旁的圣上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模样,忽然起了兴致,开口问道:“陆娘子,你就没想过自己的婚事,你也十五了,换作寻常家的女娘也该议亲了。”
陆英抬眼看了看圣上,笑了:“那圣上是要放妾离宫议亲么?”
“你个没良心的,朕可是一片好意。”圣上笑骂了一句,“朕问你,你便不曾想过为自己和庆王求个恩典?朕的儿子便这么差吗?”
陆英失声轻笑,往前走了两步,束手道:“前两日,殿下也曾问过妾这个问题,但妾眼下的身份实在配不上殿下,哪怕是侧妃。”
圣上眉头一皱:“难道你还要朕现下就封你为五品女官?”
陆英摇头,正想回话,却又听得他似自言自语了一句:“倒也是可以,左右你在李集和傅崇岳之事上头,建功颇丰,不输他们几个儿郎。”
说着说着,圣上却又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朕也不管了,你们两个自个儿看着办吧。”
他不耐烦的说了一句,指指一旁的奏折,让她赶紧干活去。
从万寿殿出来,陆英去弘文馆转了一圈,馆主同她说了好些话,皆是夸赞十一郎的,都夸得她自满起来。
她晓得小弟聪明,只是以前在私塾,先生教的也并未多用心,一切都得靠着自己,自然也不知他学得如何,如今听了这些话,倒也不负她想尽了法子将他弄进宫来。
将将回到青竹院门口,她遇上了陆远山。
“阿耶怎么来了,快进去坐吧。”陆英颇觉得意外,平日无事他阿耶并不会来寻她,想必是有什么要事。
而陆远山却摇摇头:“我不进去了。”说着,看了她一眼,又转开了视线,“你明日若是得空了,就回去一趟,家里有事。”
陆远山说完这句话,点了点头就走了,陆英只来得及回了一句话:“阿耶,我明日便回去。”
“娘子,明日婢子陪你回去。”一旁的桑锦说着。
她方才见陆远山一副欲言双止的模样,想着莫不是陆家家中出了什么事,她这回可是跟紧了,不能再让陆娘子出什么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