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90. 090(一更) 故地重游

90. 090(一更) 故地重游

当然, 郭嘉在找上何颙的时候所说,倒不至于真将乔琰所说的那个狗急跳墙的比喻给说出来。

该说不说,能驾驭戏志才和郭嘉这般人物, 乔琰本身在促狭调侃之上,也委实是个人物。

想到她彼时写下的那一个“变”字, 竟隐约有种风云尽在掌中的气势。

在听完郭嘉所说的“潜藏人选也需谨慎, 以防陛下收回想法,甚至对士族从中横插一手不满”后, 何颙狐疑地朝着他看来, 问道“乐平侯以何笃定于陛下会行此道”

何颙其实更诧异的是, 他总觉得自己从洛阳送走郭嘉, 看他前去洛阳访友, 分明还只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情而已,怎么才过了这么一点时间,他便成了乐平侯的说客了。

何颙倒不至于觉得郭嘉这是什么被人诱骗的行为。

这位跟他差了不少年纪的好友, 他虽没给出个如荀彧一般王佐之才的评价,却也对其本事心知肚明, 更知道他绝不是会将自己的前途轻易卖给什么人的性情, 可见那位乐平侯是真有本事。

尤其是她还真的敢用人。

此等惊天消息换成任何一个人,只怕都不敢交给一个只认识了不到两个月的人来说, 但何颙也不得不承认,倘若这消息属实,那么看似跟她联系并不密切的郭嘉, 确实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传讯人选。

因为没有人会将他和乐平侯联系在一起。

郭嘉闻言回道“只因乐平侯今日孤身面圣, 所见即为所得,更因为从光和七年年开始到如今,乐平侯于乱象之中崛起, 从未一个错误的判断。旁人只见得她青云直上,享有民誉,这难道只是她的运气要比旁人要好吗”

以何颙这等眼界,自然不会有这种想法。

乔琰年不过十四,却已有今日之地位,比之如今尚需得依托何进的袁氏兄弟,在何颙看来还更不该被放在年轻一辈的辈分之中。

那么她此时让郭嘉传来的话,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将郭嘉送走后,他当即去找了袁绍。

乔琰所知的人物关系也并未出错,如若说袁氏嫡长子袁基已于九卿位上开始打熬政治资本,其同胞兄弟袁术走的是恣意横行的军统升迁,那么袁绍便是士林党人之望。除却他未能功成的并州留取后路之举,他在既定的目标上所执行的并没有任何可指摘之处,故而对何颙来说,这确实是他极为看好的英雄人物。

他将乔琰让郭嘉所转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知了袁绍,果见对方很快压下了那点因为消息来自乔琰而生出的薄怒,而是沉思着思考起了乔琰给出的情报。

刘宏想要用一种更加隐秘的方式选出早有计划的西园八校,这可能吗

很有可能

零陵观鹄尚且只是给自己封了个平天将军,渔阳张举却是实打实地给自己封出了个天子出来,马腾、韩遂这些西凉贼子更是将手伸到了三辅地带,处在天子位上的那位必定要对自己现如今所拥有的权柄珍而重之,甚至觉得尤有不足。

而以袁绍所见,刘宏近来看似依然倚重何进这位大将军,却时而表现出反复的做派,也在这看似的恩重之中,依然保留着宦官的地位。

按理来说,外戚掌兵,在东汉乃是常态,譬如和熹皇后的兄长邓骘,譬如顺帝、桓帝皇后的兄长梁冀。

可或许是因为桓帝的最后一任皇后窦氏之父窦武意图诛宦,触犯到了天子的权柄后为刘宏所杀,导致这位天子对何进的心思也是提防重于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借用一个别的名头来选拔天子私军,既可服众,也可免于旁人插手。

那么,乔琰在获知这消息后选择告知于他们,这可能吗

同样可能

此女虽让袁隗在朝堂上丢了脸面,也让张懿被迫退出并州,可从未触犯到袁氏的根本利益。

袁隗从三公位置上下来,归根结底也是正常更替,而非是遭到了什么波及影响。

正如她所说,这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经由短时间内利益联合起来的人。

士族所要的是进一步掌握行动自主权,让这世上再不至出现党锢之祸的重现,而乔琰想要的是并州不至发生危及到她那乐平的动乱。

凭借这两个在此时恰好有交汇点的诉求,形成利益同盟并无不可。

因这是双方牟利之事,她的举动才有了足够的信服力度。

袁绍心中一番思量后朝着何颙问道“伯求如何看待这条消息”

“这是一条试一试也不吃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