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大文学 > 舰娘投共记(全网最全本) > 分卷阅读23

分卷阅读23

引信是机械定时引信,解除储备保险后,将引信头拧到合适的圈数就可以设定爆炸时间了。

由于射速提高,为了提高射击持续性,为身管加装了冷却水套和散热装置。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火力,有双联和四联方案。四联方案将两根身管上下并联成为一组,然后两组左右并联。

不过似乎炮塔太大太重了……

结果我这边就是四联有水套一座,四联没水套一座,双联有水套一座,双联没水套一座,单装一座。

至于博福斯40,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火力,有四联双联两种方案,加装水套两种方案,此外,我把弹夹供弹改成了外能源驱动无链式供弹方案,所有的四根或者两根柔性弹药导轨都连接一个弹库——弹库直接构成了炮塔的后半边。其实如果实施无人炮塔的话,弹库就会更大了。

不过我也对这个系统的可靠性有点儿心中打鼓,所以还是保留了人力弹夹供弹的型号。

于是林林总总的一堆炮位……这些样炮都能直接把我一边的副炮都换下来了……

我待在人群里,一脸黑线地听着其他公司的议论。普遍认为这里面有黑幕,要不怎么招标才开始就能拿出这么多样炮出来……并且一致地希望我的这些样炮在试射的时候出丑或者打不中。

抱歉呢。我可是很有信心的。

19.测试和生产

测试开始,首先各个公司都试射几发,测试一下是否能够达到标书上的标称性能。没啥特别的,除了我方,几乎其他所有的公司都有在标书上注水的痕迹……

我觉得测试到这里就已经够了……

然后是打靶实验,这下子真是异彩纷呈。因为日本一直以来对防空的不重视,结果大部分样炮那岂止是一个表现不佳能够形容的,尤其是山本为了提高难度,暗中安排飞行速度更快的零战来拖靶——丫也不怕零战这种薄皮大馅的东西万一被弹片擦到就要放礼花了。

不过我倒是理解。美帝在今后几年里投入的飞机绝大多数都比零战要快,如果这次招标的高炮连零战的速度都跟不上,那基本就是废物。

终于轮到我了。首先是单装100。测试人员用一根电缆将单装100炮和后方一个类似炮塔但是没有炮管,而是装了好几个镜片的机构连接起来。

然后单装100炮在电机的驱动下迅速地左右旋转了几下,炮管上下运动了几下。

机械和电动系统正常。我暗自点点头,这些样炮都是我直接用能力制造的,相当于我的一部分,虽然隔着这么老远很难直接控制,但是感知其工作状态还是没问题的。

然后拖靶的零战飞过来了。只见前方的100单装和后方的射击指挥所同步开始动作,指挥所里一个操作员负责用跟踪目镜牢牢地将靶子套在瞄准光环正中央,而另一个则转动手轮,使双目合像式测距仪里的图像变得重合。

角度方位和距离相对角速度均已知,机械式弹道计算机自动按照测距仪的状态装订了初始数据,飞速地计算了起来,结果立即解算完毕,射击诸元被电缆通过模拟信号传导到前方的100单装上。

待发弹板上的一发待发弹立即被夹具夹紧,头部被杵进自动引信装订机构中,按照测距仪给出的数据将引信头部拧转了几圈,然后被塞进炮膛,立闩式炮尾立即闭锁然后自动激发。

长达65倍口径的身管赋予了弹丸1000米每秒的高速,出膛时的高速旋转解除了保险,定时引信立即开始运作,在离开炮口约50米后出膛保险解除,火帽/传爆管结合并进入起爆位置,等待着时间引信的激发。

弹丸飞行了约5000米,眼看就要从靶标后方掠过,时间引信到时激发,巨大的爆炸将弹体分裂成数千块边沿锐利的梯形弹片,迅速地扩散开来……

标靶完蛋了,之后射来的3发弹药成了打鸟。

好耶。我完全没有用能力干涉,就能够打出首发命中,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啊。

当然也是因为这靶子太慢了。如果速度快到射击指挥所难以跟踪那就谈不上命中了。

之后又依次测试了双联和四联100高,效果同样不错。其他公司的人要不是出于风度的考虑,都已经要准备离场了。

之后是40炮,这个也是可以和射击指挥所联动,当然,解算公式的参数要变动一下,射击指挥所里实际上是有两套解算系统。

效果同样不错,尤其是巨大的弹库,当其他公司的操作人员汗流浃背地喊着号子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