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极力怂恿下,脑袋瓜一热,趁着标长不在坐骑附近的机会,开了酒壶就喝,一轮下去,能剩下多少?
结果作为最大的功臣,少年斥候拿到了喝最后一小口的机会,正扬起脑袋在那儿往嘴巴里倒酒呢,就发现有人拍了拍自己肩膀,少年狠狠晃了晃酒壶,发现是真滴酒不剩了,这才缓缓转头。
一张笑脸,温和问道:“好喝吗?”
本性憨厚的少年呆呆回答:“好喝,就是才两口,没过瘾”
所有人都觉得这哥们铁定要脱一层皮了。
不曾想那位神出鬼没的年轻标长,只是取回酒壶,拍了拍少年斥候的脑袋,笑骂道:“瞧你这点出息!回到驻地,我带你去铁碑军镇,看着扈娘子,喝最贵的酒。”
老伍长哈哈大笑道:“标长,要不然算我一个?”
陈青牛伸出一根中指,“就你那喝水一般的酒量,请你喝酒,我就是缺心眼!”
老伍长还了一个中指。
哄然大笑。
那一刻,一标五十骑,再没有人讨厌这个鸠占鹊巢的外乡将种了。
讨厌不起来。
两天过后,长锋营五十斥候,几乎到了斥候巡边的边境线最外围地带,接下来不出意外,就可以安然回撤了。
虽无战功,也无伤亡。
其实这在两国边关,绝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一伍斥候偏偏在这个时候,遇上了天大的麻烦,是一场狭路相逢的接触战,毫无征兆,大隋的十数骑,出现在了长锋营五骑的身后。
熟悉边关骑战、尤其是斥候接触战的老卒,都明白一个道理,这种时刻,除了笔直破阵别无活路,因为越绕路,只会越挥霍战马的脚力,而对方追杀只会更轻松,并且己方破阵必须要快,一旦人或马受了伤,也一样是个死字。
长锋营一伍斥候,或者回到陈青牛眼前的骑卒,只剩下那个肩头插有一枝箭矢的少年,浑身浴血,但所幸没有致命伤。
少年哭喊道:“是大隋边军的头等斥候,人人腰间悬挂青狮印老伍长与我本来已经破开敌军骑阵,可是伍长说,如果没有人阻上一阻,那么谁也跑不掉,最后伍长
就故意放缓了马蹄,我根本不敢回头看”
陈青牛迅速披挂甲胄,佩刀负弩,对所有人说道:“传令下去,汇合后,所有人直接南下回撤,我去去就回。”
少年哽咽道:“标长,别去!老伍长说过,悬挂青狮印的大隋斥候,隶属于大隋劲军”
一骑突出,向北而去。
马蹄阵阵,铁甲铮铮。
少年斥候竟是还没有把话说完。
一名伍长沉声道:“按照标长的命令,一起南撤,我们在土鸡坳一带等待标长。”
少年还想说话,伍长怒喝道:“这是军令!”
将近一个时辰后,土鸡坳长锋营斥候们仍是没有看到那一骑的南返身影,四十多骑,就地待命,气氛凝重。
虽说撤退路上,已经将这份军情,传递给一支相遇的兄弟斥候队伍,后者是一伍探骊营的老资历斥候,很快就会把这个消息火速送回铁碑军镇。
少年斥候已经拔掉箭矢,肩膀包扎妥当,此时与一名中年伍长停马北望,少年忧心忡忡,“那支斥候所在的青狮旗军,不是大隋杀神李彦超的嫡系之一吗?为何会出现在铁碑军镇北部边境?标长这一去”
伍长无奈道:“等着吧。”
夕阳西下,一骑缓缓出现在地平线的尽头。
一身铁甲,披着灿烂的金黄色彩。
那人身后还跟随无人骑乘的四匹战马。
四十多骑斥候几乎同时向前策马狂奔。
正是那位按照约定原路返回的年轻标长,脸色微白,一身血迹,对所有人咧咧嘴,“老宋他们四个,我都带回来了,没理由让他们留在那边,死了连个坟和墓都没有,对吧?”
原来四匹战马背脊上,绑缚着老伍长他们的尸体。
除此之外,战马两侧,还满满当当,悬挂着一颗颗敌骑头颅,鲜血早已流干,一张张脸庞或扭曲或惊恐。
这幅场景,同时意味着,年轻宣节副尉所面对的敌人,远远不止那十余人大隋斥候。
陈青牛望向众人,问道:“这二十三颗脑袋的军功,全部分摊给老宋在内五人,如何?”
少年翻身下马,跑到驮着老伍长尸体的战马那里,少年斥候张开嘴,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他最后抬起头,哭得满脸眼